伊吾戍
本伊吾城。北魏置戍,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魏书·高宗纪》:太安二年(456),“平西将军、渔阳公尉眷北击伊吾,克其城,大获而还”。又《高祖纪》:太和十二年(488),“蠕蠕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以城内附”。
本伊吾城。北魏置戍,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魏书·高宗纪》:太安二年(456),“平西将军、渔阳公尉眷北击伊吾,克其城,大获而还”。又《高祖纪》:太和十二年(488),“蠕蠕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以城内附”。
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南。《陈书·虞寄传》:南朝陈天嘉五年 (564),“陈宝应据晋安、建安二郡,章昭达等攻之,宝应大败,逃至莆口被擒”,即此。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陈书·虞寄传》:南朝陈天嘉五年(564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以避唐讳改唐兴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后复为唐兴县。在四川省西南缘,南毗云南省。属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积 5000.4 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1镇、11乡。县人民
即灵关道。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一说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凉山北麓。
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的山坡上。1922年1月,在香港的中国海员举行大罢工。罢工海员自13日起,分批回到广州。经过56天的斗争,香港当局及外国轮船资本家被迫同意海员工会提出的增加工资、恢复海员工会
即今湖南祁东县驻地洪桥镇。旧属祁阳县。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祁阳县图: 县东北有洪桥市。1952年于此置祁东县。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清一统志·和阗》:皮什雅“在和阗城西南一百六十里。有城垣,不当孔道。其南即玉陇哈什、哈喇哈什两河发源处”。
1928年改巴戎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旧县名。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巴燕,蒙古语意为“富饶”。原属甘肃省,1928年改
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国夏伐晋,“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在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国夏
亦作瑷珲城。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申维斯克 (海兰沧) 南。清雍正 《钦定八旗通志初集》卷153 《郎谈传》: 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十二月,疏上平罗刹之策……从黑龙江顺流回,凡十五日至爱浑城
明洪武五年(1372)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