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山
又名岩山、洑波岩。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夹城“北抵伏波山缘”。南宋范成大《桂林虞衡志》:“伏波岩,在离江之滨,突然而起,且千丈。下有洞,可容二十榻,穿凿通透,户牖旁出,有悬石如柱,去地一线不合,俗名马伏波试剑石。前浸江滨,波浪汹涌, 日夜漱啮之。”东麓有还珠洞,洞前石脚插入漓江,为绝胜处。有唐代摩岩造像二百余尊。
又名岩山、洑波岩。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夹城“北抵伏波山缘”。南宋范成大《桂林虞衡志》:“伏波岩,在离江之滨,突然而起,且千丈。下有洞,可容二十榻,穿凿通透,户牖旁出,有悬石如柱,去地一线不合,俗名马伏波试剑石。前浸江滨,波浪汹涌, 日夜漱啮之。”东麓有还珠洞,洞前石脚插入漓江,为绝胜处。有唐代摩岩造像二百余尊。
元大德中改荆南府路为江陵路。治江陵县(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天历二年(1329)又改名为中兴路。元大德中置,治江陵县(今属湖北)。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潜江市以西,荆门、当阳二市以南地
在今湖南华容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7华容县: “褚塘湖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①即大宁城。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封子朱权为宁王于此。《方舆纪要》卷18大宁卫:“(洪武)二十年,命宋国公冯胜等征纳哈出,谕令据大宁塞分兵列戍,以控制之。胜遂筑大宁、宽河、
在今云南姚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阳派河“在府西。自金秀山发源东流,汇为阳派河,入西汹溪,而合于青蛉河”。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废县为镇,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在河南省偃师市中东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缑氏,人口6920。传周灵王之妻缑氏生于此,故名。秦置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十里。县有盐官。《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王莽天凤元年 (17),海曲吕母起义,“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即此。东汉改名西海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日
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十里。《隋书·地理志》:庐江郡襄安县有亚父山。《寰宇记》卷126巢县:“亚父山在县东十里。汉居巢人范增,楚王立为亚父,死于山傍,故曰亚父山。”
一名克里雅山。在今新疆于田县南。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克勒底雅城“城据南山曰克勒底雅山。有径通藏地。……克勒底雅山千余里淤沙积雪,烟瘴逼人。冬夏不可行。水发山中,北流经克勒底雅城”。
北宋至道三年(997)置,治所在升州(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全省,江苏长江以南、镇江市、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安徽江南部分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地。天禧二年(1018)分为东、西两路。宋至道十
又名灵溪水、思勤江。即今广西钟山县西思勤江。《元和志》 卷37富川县: “灵溪水今名富江,去县西二里。” 《寰宇记》 卷161富川县: “富水在县西四十里。源出浮盖山下,南流入富州思勤县。其水灌注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