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莒
又作柏举。春秋楚邑。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公羊传》:定公四年(前506)十一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即此。
古邑名。又作柏举。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麻城市东北。春秋末期,吴、蔡联军曾大败楚军于此。《春秋·公羊传》定公四年(前506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即此。参见“柏举”。
又作柏举。春秋楚邑。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公羊传》:定公四年(前506)十一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即此。
古邑名。又作柏举。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麻城市东北。春秋末期,吴、蔡联军曾大败楚军于此。《春秋·公羊传》定公四年(前506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即此。参见“柏举”。
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清一统志·桂阳州》: 蓝溪水 “源出蓝岭,东流入岿”。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西明山在“县东十里。巉岩峻绝,下临溪流”。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清储镇 “在太平县 (今汾城镇) 南十里。有堡。长五百三十步,高 一丈三尺,为二门,各甃以石。中有义仓。明梁纲纪云,汾阳山旁多溪壑,藏奸盗,万历己丑,知县
①一名大嵛山。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清一统志·福宁府》: 嵛山 “在霞浦县东南海中。山高而中坳,形似钵盂,旧名盂山。中有三十六澳,地肥饶,居民稠密。明洪武间,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尽徙其民于内地,
①南朝梁普通三年(522)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以巴山为名。大同二年(536)为巴山郡治。陈光大年间属巴山郡。隋开皇九年(589)废。②隋开皇五年(585)置,属江州。治所在今湖
(嶽) 即今陕西华阴市南十里华山。《尚书·舜典》:“西巡狩,至于西岳。”《史记·封禅书》:舜“巡守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华山的古称。《尚书·舜典》:“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尔雅·释山》:“华山为
在今江西萍乡市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7萍乡县:里大洞“山圆如覆钟。有两洞相接:上洞口在山趾,石田广袤;下洞口出山腹,巨石如屏。中有小溪。宋建炎初,避乱者多归焉。巨寇张成攻围数日,洞中人仰射,贼有死
在今湖南澧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澧州:三江口关在“州西北二十里。……皆昔时置戍屯兵之所”。
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四十六里余东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于此。民国时以余东、余西两场并为余中场。
唐先天元年 (712) 改隆康县置,属普州。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北宋熙宁五年(1072) 废入安岳县。古县名。唐先天元年(712年)以隆康县改置,治今四川省安岳县东南,属普州。北宋熙宁五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