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堰
五代南唐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高淳县:余家堰“在县东南四十里。《旧志》亦以为五堰之一”。
五代南唐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高淳县:余家堰“在县东南四十里。《旧志》亦以为五堰之一”。
在今河南襄城县北。《方舆纪要》 卷47襄城县: “ 《志》 曰,县北四十里有阎寨。即古阎乡。旧传周襄王屯戍之所。”
①北宋置,属壁山县。在今四川璧山县西。②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一百三十六里双溪乡。《方舆纪要》卷90:双溪镇“即双溪合流处也。自独松而南,此为要路”。③即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屏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城) 西北纪南城内。《左传》: 宣公十四年 (前595),楚使申舟聘于齐,过宋而不假道于宋,宋人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宋 《景定建康志》 卷17: 积金峰 “在大茅峰、中茅峰之间,二峰相连,其长阿中有连石,古谓之积金峰。陶隐居所住之东,有一横垄与之相对。垄皆是石,石形甚瑰奇,即此峰也”。
一名荆子关。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八十八里荆紫关镇。清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 卷12: 同治五年 (1866) 七月,上谕: “张、牛等股有向淅川、内乡之意,而荆紫关、潼关为入陕通衢。”又称荆子关、荆子
又名灵山寺。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洪塘镇北灵山山岙。始建于唐,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重建。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以及两侧僧房、钟鼓楼等,依山势而建。大殿仍保持北宋建筑风格,
即小招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清《西藏图考》卷5:“巴汉招庙即小招。”蒙古语“巴汉”意为小,“招”意为庙。
唐天祐三年 (906) 改唐州置,治所在泌阳县 (今河南唐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唐河、泌阳、方城、社旗、桐柏等县地。五代唐改为唐州。后晋复名泌州。后汉又改唐州。唐天祐三年(906年)改唐州置,治泌阳县
即今哈萨克斯坦西南、乌兹别克西北之咸海。纳林河(锡尔河)、阿母河注于此。《清一统志·霍罕》:那林河“又折东南入于达里冈阿鄂谟。鄂谟广千余里,为西境巨海,无有涯际。凡葱岭以西之水咸归焉”。
亦称土默特总管旗、土默特特别旗。1914年改归化城土默特都统旗置,设总管,属绥远特别区。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仍为左、右二翼。1928年属绥远省,仍是旗、县并存一地。1954年撤销归绥县建制,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