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庆县

余庆县

①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余庆长官司置,属黄平州。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清属平越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

②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置,属绥化府。治所在余庆街(今黑龙江省庆安县)。1914年改名庆城县。


(1)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治余庆街(今黑龙江庆安县庆安镇)。属绥化府。1914年更名庆城县。(2)今县名。在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属遵义市。面积 1623 平方千米。人口约28.4万。辖9镇、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白泥镇。元末置余庆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置余庆长官司,治今县西北敖溪镇。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余庆、白泥二长官司地置县,治今白泥镇,属平越府。清嘉庆三年(1798年)属平越直隶州。1913年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属遵义专区。1958年并入湄潭县,1961年复置余庆县。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乌江由西向东流贯中部,江北以低山丘陵为主,江南以中、低山为主,东南部余庆盆地是省内著名的万亩坝子之一。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油菜籽、烤烟等。经济林木有油桐、大漆树、乌桕、棕榈。是省烤烟、油菜籽基地县之一。矿产有煤、磷、硫铁等。有酿酒、烤烟、粮油加工、造纸、采煤、食品等工业。构皮滩电站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湄黄公路、久铜公路经此。纪念地有龙家万丈坑红军墓和红军抢渡乌江的回龙场渡口。名胜古迹有文峰塔、他山、乾隆洞及大乌江旅游区。


猜你喜欢

  • 六门陂

    即六门堤,亦名鹿门堤。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里。《水经·湍水注》:“湍水又径穰县为六门陂。汉孝元之世,南阳太守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也。溉穰、新野、昆

  • 鹅颈镇

    亦作鹅头隘。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永乐乡。《明史·地理志》 融县: “西南有鹅头隘巡检司。” 《方舆纪要》 卷109融县作鹅颈镇。

  • 砻丛山

    即嵸山。 简称丛山。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寰宇记》 卷104绩溪县: 砻丛山 “在县北二十九里。其山四合交凑,中有大路,向宣州宁国县,路又二郡分界焉”。

  • 五城县

    ①三国蜀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五城县,郡东南,有水通于巴。汉时置五仓,发五县民,尉部主之,后因以为县。”魏灭蜀后废。西晋咸宁四年(278)复置,太康六年

  • 麻江县

    1930年改麻哈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4镇、5乡(含3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

  • 西周封国。姬姓。国都原在今河南商水县东南,后迫于陈而南迁,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为楚附庸。《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前637),“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杜注:“顿国,今汝阴

  • 新河

    ①东汉建安十一年 (206) 曹操征乌桓蹋顿所开运河。《水经·濡水注》: “自雍奴县承鲍丘水东出,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洵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 大致自盐关口分鲍丘水 (今潮河) 东出,横绝庚

  • 陇竿城

    又作陇干城、笼干城。北宋筑,即今宁夏隆德县。《元丰九域志》卷3顺德军:“庆历三年,以渭州陇竿城置军。”即“笼竿城”。

  • 登头岭

    在今江西寻乌县西。《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长宁县: 登头岭在 “县西四十里。行者必登绝顶,路始得通,因名。有登头隘”。

  • 登源洞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唐金山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 “苍龙洞” 条下: 登源洞 “在县东十里。古登岭之东,一名长东洞。山川环境,四顾周密如洞,因名。有泽穴,暗通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