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水

余水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南。为安仁江(今信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余汗县:“余水在北,至阳入湖汉。”《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余水“在余干县治前,会县之东南诸溪余水,故名。以其三道而入, 又名三余。或曰吴、楚、越之余水也,故名三余”。

②又作良余水。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山海经·中山经》:良余之山“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水经·渭水注》:余水“南出良余山之阴,北流入于渭,俗谓之宣水也”。


猜你喜欢

  • 小溪镇

    ①即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二里鄞江镇。东晋隆安四年(400)徙句章县于小溪镇。即此。②亦作筱溪镇。即今四川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旧名上丘镇,属富顺县。1939年改为小溪镇,后改为筱溪镇。1950年后省。(1

  • 扬州市

    1949年由江都县析置,属苏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50年后苏北行署驻地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简称扬,别称广陵。在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面积 6658 平方千米(市辖区 103

  • 平山台

    即今辽宁台安县南平台子。明《万历武功录》卷10《土蛮列传下》:“虏千余骑,从西平堡、平山台入。”即此。

  • 乌赤

    一作倭赤。即今新疆乌什县。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乌什城据默尔彻尔山,“回语谓山石突出为乌赤,乌什即乌赤也”。

  • 双阳山

    即今福建泉州市北朋山岭。《清一统志·泉州府》:双阳山“在晋江县(今泉州市)北十里,与南安县接界。郡城望之,微有大小, 曰大阳、小阳,南望之则两山并峙。一名朋山”。

  • 柏梓镇

    北宋名柏子镇。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南柏梓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柏梓镇在 “县西四十里”。(1)在重庆市潼南县西南部。面积72.5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柏梓,人口 3100。清初建场

  • 泽发 (發) 水

    即今河北井陉县冶河之上源。《元和志》 卷13引 《水经注》 曰: “泽发水出董卓垒东。” 源出山西平定县东北妒女祠下,东北流入滹沱。

  • 黄田隘

    在今广东始兴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2始兴县: 黄田隘 “在县东北”。

  • 罗章特团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二十里罗团。后废。又称罗章特团。元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北。属思州安抚司。后废。

  • 工布江达宗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清乾隆《西藏志·疆圉》: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1960年改设工布江达县,后迁驻果林卡。1950年由太昭县改置(县级),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