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府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三姓城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察库兰山、完达山以北,东至乌苏里江,西至牡丹江西岸地区。1913年降为依兰县。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三姓副都统辖地改置,治三姓城(今黑龙江依兰县)。辖境约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察库兰山、完达山以北,东至乌苏里江、西至牡丹江西岸地。1913年废为县。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三姓城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察库兰山、完达山以北,东至乌苏里江,西至牡丹江西岸地区。1913年降为依兰县。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三姓副都统辖地改置,治三姓城(今黑龙江依兰县)。辖境约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察库兰山、完达山以北,东至乌苏里江、西至牡丹江西岸地。1913年废为县。
即今四川岷江支流大渡河。《宋史·瀛国公纪》:德祐元年(1275),“知叙州李演将兵援嘉定府,遂解归,战羊雅江,兵败被执”。即此。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上,与西林、东林寺合称三大名寺。《清一统志·九江府二》:上大林寺“在庐山西大林峰南。晋建。元末毁。明宣德中重建。寺前有宝树二,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下大林寺
在今四川九龙县东湾坝彝族乡。清置湾坝龙土百户。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南宋置,为羁縻州,属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凤山县西南平乐瑶族乡。元属田州路。明初属田州府。后废。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西南平乐。属邕州。明洪武初属田州府。后废。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昌国县置,属庆元路。治所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辖境相当今浙江舟山群岛大部分地区。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昌国县。
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马岙乡。《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沙岙“其相近者为马岙。嘉靖中尝设千户所戍守。三十七年讨岑港贼,分兵由马岙、张而西是也”。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峭岐镇。清道光《江阴县志》卷2:“萧岐镇十一保,县东南二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阴县东南有“北萧岐镇”。
即干不昔。又作甘不察。今柬埔寨。《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九年(1292)七月,“阿里愿自备船,同张存从征爪哇军,往招占城、甘不察”。
北宋置,属公安县。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