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依兰道

依兰道

1913年由东北路道改置,属吉林省。治依兰县 (今黑龙江依兰县)。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穆棱、鸡东、密山以北,松花江以南,乌苏里江、松阿察河以西,牡丹江以东地区及方正县地。1929年废。


1914年6月由东北路道改名。属吉林省。治依兰县(今县)。辖依兰、同江、密山、虎林、绥远、桦川、富锦、饶河、方正、穆棱等县。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黑龙江、松花江以南,牡丹江以东,林口、穆棱、鸡东、密山等市县以北地区及方正县地。1916年4月由同江县析置宝清县。1917年5月由依兰县析置勃利县。1929年初废。


猜你喜欢

  • 四望楼

    在四川万县市南长江滨。唐白居易《寄题杨万州四望楼》诗云:“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

  • 白汉洛

    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七里白汉洛。怒语“白汉”为较高,“洛”为凹地。因村处低凹处,故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于此建天主教堂,三十一年(1905)怒、藏各族群众举行反法国传教士斗争,史

  • 甘场山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方舆纪要》卷109天河县:甘场山“在县治东。形如幞头,岩险可恃,县治倚其麓”。

  • 谅江府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清远县 (今越南北部河北省凤眼)。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北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 通济渠

    隋大业元年 (605) 开凿。为沟通黄、淮二大河的运河。《隋书·炀帝纪》: “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西段起自今河南洛阳市西,引谷水和洛水贯洛阳城

  • 仁寿殿

    隋唐东都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称:“宣政之北曰仁寿殿。”

  • 定罗土司

    明嘉靖七年 (1528) 置,属思恩府。治所在广西马山县西南永州乡南定罗村。1912年并入那马县。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定罗。后废。

  • 李青店

    即今河南南召县治。清代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1947年南召县徙治于此。

  • 马鬃山

    ①亦名马骁山。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一里。《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江阳城“宋乾德五年移县治马鬃镇,即今治也。今县治北一里即马鬃山,镇盖因以名”。②亦作马踪山。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河咀簿刀岭,与云门山相

  • 布尔根河

    一名布尔干河。乌伦古河东源。源山蒙古共和国科布多西南,南流折而西流,入新疆青河县南,与青格里河会,南流又折而西北流,名乌伦古河。蒙古语柳树为布尔根。以沿河柳树丛生,故以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