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路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过秦岭,沿丹水,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沿途设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商州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舆程记》 云: “自武关 (今丹凤县东南武关) 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铺 (今丹凤县东南桃花铺),又八十里至白杨店子 (今商州市东南白杨店),又八十里至麻涧 (今商州市西北麻街),又百里至新店子 (今蓝田县东南新店子),又百里至蓝田县。”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过秦岭,沿丹水,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沿途设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商州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舆程记》 云: “自武关 (今丹凤县东南武关) 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铺 (今丹凤县东南桃花铺),又八十里至白杨店子 (今商州市东南白杨店),又八十里至麻涧 (今商州市西北麻街),又百里至新店子 (今蓝田县东南新店子),又百里至蓝田县。”
1913年改库尔喀喇乌苏厅置,属新疆迪化道。治所即今新疆乌苏县。1916年改属塔城道。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旧县名。1913年由乌苏直隶厅改置,治庆绥城(今新疆乌苏市乌苏镇)。1996
在今河南洛宁县东。《水经·洛水注》:“白马溪水出宜阳山。涧有大石,厥状似马,故溪涧以物色受名也。溪水东北流,注于洛。”《后汉书·陈俊传》 李贤注:“在今洛州福昌县西南,有金门、白马水。”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东汉废。西汉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光为临乐敦侯,置临乐侯国,治今河北省南皮县东南。东汉省。
即日喀则。今西藏日喀则市。藏语意为山顶的庄园。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 日噶则,堡居山顶之谓。”见“日喀则市”。
在今河北青县境。《寰宇记》 卷65沧州清池县 “故蒲领城” 条引 《水经注》 云: “今县 (按,今沧县东南旧州镇) 西北六十里漳河西岸,又有北蒲领故城,盖汉末黄巾之乱,有蒲领人流寓于此,遂立此城。”
隋大业六年(610)置,治所在新伊吾(今新疆哈密市)。隋末废。唐天宝初改伊州为伊吾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伊州。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辖境约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唐天宝元年(742)改妫州置,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旧怀来(已没入官厅水库)。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及怀来、赤城、崇礼、张北、怀安、涿鹿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妫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妫州
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史记·匈奴列传》:西汉征和四年(前89)贰师将军李广利等数路大军击匈奴,“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古水名。即今蒙古国土拉河
隋开皇八年 (588) 改阳平县置,属魏州。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开皇十六年 (596) 为莘州治。大业初改为莘县。古县名。隋开皇八年(588年)改阳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属魏州。十六年为莘州治。大业初
①东汉章帝时改清县置乐平侯国,后为乐平县,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三国魏改属阳平郡。北齐省。②东汉建安中置,属乐平郡。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二年(526)又改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