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毛河
①古名中陵川水。即今山西右玉县西之沧头河。源出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北流经右玉县西,出杀虎口,至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入浑河。《明史·地理志二》 山西行都司: 定边卫 “东北有海子窊,兔毛川出焉,分为二,其一东南流入左卫界,其一西北流自杀虎口出塞”。又东胜卫 “又有兔毛川,亦入于黄河”。
②即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北毛布拉格孔兑河。《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兔毛河 “在左翼后旗西一百二十里。蒙古名陶赖昆兑。源出敖柴达木,西北流入黄河”。
①古名中陵川水。即今山西右玉县西之沧头河。源出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北流经右玉县西,出杀虎口,至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入浑河。《明史·地理志二》 山西行都司: 定边卫 “东北有海子窊,兔毛川出焉,分为二,其一东南流入左卫界,其一西北流自杀虎口出塞”。又东胜卫 “又有兔毛川,亦入于黄河”。
②即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北毛布拉格孔兑河。《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兔毛河 “在左翼后旗西一百二十里。蒙古名陶赖昆兑。源出敖柴达木,西北流入黄河”。
亦曰上浮桥。在今江苏南京市南镇淮桥东北,秦淮河上。《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江宁县: 武定桥 “宋淳熙中建,名曰嘉瑞浮桥。景定二年更名,亦曰上浮桥,时以长乐桥为下浮桥也”。
亦作南陵水。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太阳河。《舆地纪胜》 卷126万安军: 湳陵水 “在万宁县西南二里”。
即长利郡之讹。王仲荦《北周地理志》:“《魏书·地形志》:苌和郡,景明元年置。按苌和当作长利。苌,长之俗体,和、利形近而讹。”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置,治南商县(今陕西商南县西)。属洛州。辖境约当今陕
即百泉。在今甘肃泾川县西。《清一统志·泾州一》:百泉“在州西三十五里。泉源溢窦而出者数十,四时不涸,民资灌溉,亦名百泉沟。下流入泾”。
清置,属城固县。即今陕西城固县北二十里原公镇。在陕西省城固县中部偏东。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原公,人口4720。东汉建武年间名李氏村。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为纪念兵部尚书原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三十里孙家埠附近。《舆地纪胜》 卷19宁国府: 温城 “在宣城县东二十余里。唐刺史温璋所筑。大中十二年置营于此”。
亦称东海窝集部。清代分布于今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吉林绥芬河流域及珲春市以东至日本海的少数民族。包括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清一统志·吉林一》: 东海窝集部 “在珲春城东南。凡沿海林木丛茂处皆曰窝集”。
①亦作洋马河。在四川崇州市东,为岷江西支流。清李元《蜀水经》卷2:皂江“又东分支为洋马河”。由今都江堰市之中兴场分水,南流至崇州市,于三江镇会合青羊河、黑石河后于新津县注入西河(文井江)。②在今陕西子
①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清一统志·凤阳府》:打鼓山“在宿州北三十里。有三峰倚天,名曰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可溉田数千亩”。②又名打狗山。即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
又作傥水。 在今陕西洋县北。 《水经·沔水注》: 洛谷水 “南流, 右则水注之。 水发西溪, 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出,际其城西,南注汉水”。《魏书·地形志》: 龙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