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激堤
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八激堤北。汉安帝永初七年令谒者泰山于岑于石门东积石八所,皆如小山,以捍冲波,谓之八激堤。”
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黄河南岸。东汉永初七年(113年),谒者于岑于石门(即汴渠分河水口)之东积石八处,皆如小山,以捍黄河冲决,谓之八激堤。
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八激堤北。汉安帝永初七年令谒者泰山于岑于石门东积石八所,皆如小山,以捍冲波,谓之八激堤。”
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黄河南岸。东汉永初七年(113年),谒者于岑于石门(即汴渠分河水口)之东积石八处,皆如小山,以捍黄河冲决,谓之八激堤。
①即今辽宁西丰县西七十里松树乡。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龙厅图: 西有松树咀。②即今辽宁瓦房店市东北松树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复州图: 东北有松树咀。清末南满铁路经此。
五代晋、周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里城东面南门。五代梁称观化门,晋天福三年(938)改称仁和门。《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陈桥兵变,还开封府,“乃整军自仁和门入,秋毫无所犯”。即
在今河南安阳市北三十二里丰乐村东。东汉时为纪念西门豹而建。《水经·浊漳水注》:“漳水自西门豹祠北,径赵阅马台西。”北宋嘉祐二年(1057)称为西门大夫祠。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左传》:成公十四年 (前577),“卫侯饗苦成叔。宁惠子相。苦成叔傲。宁子曰: 苦成家其亡乎……”。《国语·鲁语一》: “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其不存也,亡无时矣。
1914年改西宁县置,属广东粤海道。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建城镇。以在西江 (郁水) 之南为名。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0年移治都城镇 (今郁南县)。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仁爱乡。原为高山族村社。1930年雾社高山族同胞举行反日起义,即“雾社事件”。今街头建有抗日纪念碑。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山区,属南投县,距埔里镇23千米。位浊水溪上源与眉溪的分水岭上,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水经·汝水注》:“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方舆纪要》卷51鲁山县:大盂山“在县西南七十里,西接卢氏县界。山顶并窊, 四围若城,俗呼为大团城、小团城山”。
元至元十六年(1279)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柳城县 (今广西柳城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柳江、柳城二县及鹿寨县西南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柳州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柳州置
1939年伪满改额穆县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吉林蛟河市。1989年改设蛟河市。旧县名。1939年改额穆县置,治今吉林省蛟河市。1989年撤销,改设蛟河市。
清雍正四年 (1726) 修,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8: “惠农渠,口初在宁夏县叶升堡俞家嘴,并汉渠而北,至平罗县西河堡归入西河,长二百里。” 渠东筑长堤以防黄河泛滥,渠西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