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来山
在今山东莒县西。《续汉书·郡国志》 琅邪国东莞:“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水经·沂水注》:“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沂水又东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
古山名。又称浮来山。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续汉书·郡国志》:琅邪国东莞县“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即此。
在今山东莒县西。《续汉书·郡国志》 琅邪国东莞:“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水经·沂水注》:“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沂水又东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
古山名。又称浮来山。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续汉书·郡国志》:琅邪国东莞县“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即此。
亦曰王砦。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六十里。明郭子章《黔记》卷7称:王屯“四围险峻,上宽平,有田可耕”。
即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1941—1945年晋绥边区置交东县治此。
亦作阿罗布斯山。又名省嵬山。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北之桌子山。《清一统志·鄂尔多斯》:省嵬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二十里。今名阿罗布斯山”。
①南溪支流。在今浙江缙云县西部。《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梅溪 “在县西十里……汇流于南源溪”。②武义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县南。《方舆纪要》卷93金华府: 梅溪在 “府南十五里。源出武义县大家山,
即今兴凯湖。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中俄边境。《新唐书·渤海传》: “俗所贵者……湄沱湖之鲫。” 近人金毓黻 《渤海国志长编 · 地理考》:渤海“东平府之沱州应在兴凯湖西岸,安远府之湄州应在兴凯湖东岸,
即今宁夏平罗县东北三十里黄渠桥镇。《中华民国新地图》 宁夏平罗县东北有黄渠桥 (乡)。1954年惠农县曾移治于此。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13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渠桥,人
亦作穆坪土司。明永乐八年(1410) 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宝兴县。《方舆纪要》 卷74: 董卜韩胡宣慰司 “在成都府境西北,直威州、保县之西。……贡道有三: 一由杂谷八稜碉出保县; 一由清溪口出崇
隋开皇初改南谯州置,治所在新昌县 (后改为清流县,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128滁州: “因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市和来安、全椒二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 (620) 复置,天宝元年
唐长安兴庆宫内的亭阁。在兴庆池东北,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1载:“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殿前。”沉香亭遂以芍药闻名。李白《清平调》曰:“名花倾国两相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水经·涑水注》 引《竹书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南郑。”即此。②在今山东梁山县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勃“袭取临济,攻张”。《方舆纪要》卷33谓张城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