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宣抚司
即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天全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2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元宪宗时复置六安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后改六番招讨司,又分置天全招讨司。”
即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天全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2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元宪宗时复置六安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后改六番招讨司,又分置天全招讨司。”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荆门军置,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当阳县 (今湖北当阳市)。十五年 (1278) 移治长林县 (今湖北荆门市),降为荆门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置,治当阳县
元置,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十二里顶营司。明洪武十九年 (1386) 改置顶营长官司。元置,在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顶。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置为顶营长官司。
①西晋置,属乐平郡。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南。在寿水之阳,故名。永嘉后废。隋开皇十年(590)复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寿阳县。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金属平定州。元属冀宁路。明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
又名沫水、涐水。即今四川西部大渡河。《汉书·地理志》 蜀郡汶江县:“渽水出徼外,南至南安,东入江,过郡三,行三千四十里。” 《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沫水 “一名渽水,一名涐水,今曰阳江”。古水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为清代自伊犁通往喀什噶尔的要道。道光《新疆识略》卷1:“自伊犁西南出鄂尔果珠勒卡伦一百三十里经善塔斯岭,五百五十里逾巴尔珲岭。”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巴尔珲岭幽险怪异
元置。即今江西赣县 (梅林) 西北南田。明废。(1)元时置,在今江西省赣州市梅林镇西北南田。明时废。(2)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北,漓江之滨。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霞客)曾至此。
在今河南淮阳县北十里。《寰宇记》卷10宛丘县:陈佗沟“在县北一十里。上从安仁沟出,入县郭。古老传云:陈公子佗开, 所以灌溉也”。
在今湖南新宁县南。《明一统志》卷63宝庆府:夫夷水“源出广西全州界,过此至邵阳会澬水”。又作扶夷水、夫水。资水南源。在湖南省西南部。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南越城岭,北流到湖南省邵阳县双江口和赦水汇合
亦名玉关。西汉武帝置,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五十里小方盘城。因古代西域玉石皆经此输入,故名。与其南边的阳关,同为汉时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习称出玉门关为北道,出阳关为南道。《汉书·西域传》:西域本三十六
春秋楚地。《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 五年 (前537),楚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旧从杜预注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