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泉省
1933年12月由中华共和国(福建人民政府)改泉海省置,省会在晋江县(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德化、大田、安溪、同安、厦门等县市以南、以东地。1934年1月废。
1933年12月由中华共和国(福建人民政府)改泉海省置,省会在晋江县(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德化、大田、安溪、同安、厦门等县市以南、以东地。1934年1月废。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为邑人避暑之地。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吉林府:三道岭在“城北二十三里”。
又作于窴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西城(今新疆和田县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唐置毗沙都督府。西域城国。于阗,又作于寘、于遁,《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元代又称忽炭、五端、斡端等。汉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在今广西靖西县南。元废。北宋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
1941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水县析置,属太岳区。治南阳村(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南阳村)。1947年撤销,与士敏县合并,复置沁水县。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山西省沁水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
①指中国西部地区。《世说新语·文学》:“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按荆州治江陵县(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江州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均在东晋都城建康(
①在今福建上杭县东。《方舆纪要》卷98上杭县:“永兴场在县东五十里。”②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永兴镇。清光绪《叙州府志》卷8宜宾县:永兴场在“治东北九十里”。
原拟由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长约1000公里。1937年动工修建,1939年自株洲经湘潭修至蓝田 (今涟源)。长约175公里。因日本侵华战争形势恶化,旋即被拆毁。此路至1972年才全部修成。自湖南省株洲
亦名渒湖堤。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九十里渒湖上。《新唐书·地理志二》 宿州符离: “东北九十里有隋故牌湖堤,灌田五百余顷,显庆中复修。”《金史·地理志》: 符离县有 “陴湖”。
即今黑龙江海林县西南火龙沟。中东铁路海林支线经此。
即扶阳山。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舆地纪胜》卷59宝庆府:文竹山,“按《湘川记》云,竹山上有石床,高一丈四尺。四面绿竹扶疎,常随风委拂。此床天旱则祷雨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