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冷水镇

冷水镇

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四十五里冷水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三年(1864)二月,“葛承霖驻冷水镇,顾北路”。


(1)在浙江省磐安县西南隅,西、南邻缙云县。面积41.5平方千米。人口 9300。镇人民政府驻田心,人口610。1950年分为缙云县潘潭乡、磐安县雅塘乡,1953年潘潭乡划属磐安县,1956年二乡合置冷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7年置镇。产香菇、茶叶、蚕茧和中药材等。有石英、萤石等矿。商贸兴旺,以香菇贸易为盛,有县最大的香菇市场。公路通县城。(2)在江西省贵溪市南部。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 5900。镇人民政府驻冷水坑,人口 3140。地处武夷山林区高山溪谷中,山高水冷,因名。1950年设冷水乡,后改设垦殖场、林场。1985年复设乡,1993年改设冷水镇。产稻、油菜籽等。为县重点林区。有地板、竹木加工等厂。贵溪银矿驻此。鹰厦铁路、文耳公路经此。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贵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3)在河南省栾川县中西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冷水,人口290。因山高水凉得名。1974年析建冷水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矿藏丰富,主要有钼、钨、铅、锌、铜等。钼、钨矿储量大、品位高。有钼选厂、钼铁厂和铅锌矿。公路接洛卢公路。(4)在湖北省钟祥市西部偏南。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冷水铺,人口 3340。早年此地开有小店铺,又有诸山涧冷泉经过,故名。建国初为冷水区。1958年设冷水公社,1987年设镇。西北为山区,东南属丘陵。主产稻,为市重要产粮区之一,兼种油料作物、棉花。矿产有磷石、滑石、高岭土等。有机械、砖瓦、石灰、滑石、磷肥、建材等厂。水力资源较丰富。皂当公路经此。(5)在湖南省宁远县东部、宁远河(冷水)上游。面积197.1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冷水铺,人口 2150。镇以驻地冷水铺得名,以其处冷水河岸开铺得名。1950年属第五区,1953年改为第二区,辖冷水、上宜、东城三乡。1958年为东风公社,1961年分为三公社。1982年分别改乡,1995年冷水、东城、上宜、云潭四乡合并建冷水镇。主产稻、甘薯、板栗、油茶。有农机修配、陶器、副食品加工等厂。设有圩场,为蓝山、嘉禾、宁远三县边境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名胜古迹有宋代古泠道城旧址、桃花岩。(6)在陕西省白河县北部。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塔,人口300。以冷水河得名。1949年设冷水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月儿、川河二乡合并设冷水镇。主产玉米、小麦、稻,盛产油桐、芝麻、柿子、龙须草、核桃、柑橘。有铁、石灰石、绿松石、石棉等矿,特产绿松石,为珍贵翠玉,古称碧瑱,又称“月儿石”。襄渝铁路、安白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洛涧

    又名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源出安徽定远县东南,西北流在淮南市东今洛口镇入淮河。《水经·淮水注》: “洛涧北历秦墟,下注淮,谓之洛口。”古水名。又称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

  • 永昌砦

    唐乾宁二年(895)昌州守韦君靖建,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北三里北山上。《舆地纪胜》卷161昌州:“韦君靖,刺昌(州),筑永昌寨。”《方舆纪要》卷69大足县:永昌砦“静南令胡密作碑以记其事。略云:景福元年,

  • 平定军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山西平定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昔阳等县地。金大定二年(1162)升为平定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治广阳砦(今山西平定县东南)。四年

  • 盐水县

    ①北周置,为资田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隋为清江郡治。唐武德八年 (625) 废。②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肆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③唐置,属羁縻

  • 开刊县

    西晋改平乡县置,属汉嘉郡。治所在今四川洪雅县西。《水经·沫水注》:“沫水又东径开刊县,故平乡也。晋初置。”后废。

  • ①相传唐虞之际,为鲧的封国。在今河南嵩县北。②商代方国。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商代末年崇侯虎时,为周文王所灭。《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一说崇国居于崇伯鲧的旧都,在

  • 明溪县

    1932年改归化县为明溪县,属福建省。治所即今福建明溪县。因明溪为名。在福建省西部。属三明市。面积 1709 平方千米。人口11.5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雪峰镇。明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

  • 白漠港市

    即今湖北黄陂县北沦河西白木港村。《清一统志·汉阳府》:白漠港市“在黄陂县北四十里”。

  • 中隋山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方舆胜览》卷54彭州:中隋山“在大隋山后。又上三十里至光相阁,三月半间,扫去积雪,峰顶下视,葛仙、白鹿、大隋真培��也”。

  • 四门子

    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九十里四门子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0奉天省矿产表:凤城县四门子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