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溪
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由栖鸡五里至冷溪。”清设冷溪(碛)汛。《清一统志·四川统部》: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冷碛”。民国《峨边县志》卷2:冷碛关在“治(今大堡镇)南五里。筑垣驻兵设官,以御僚”。
②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冷溪“流入清水江”。
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由栖鸡五里至冷溪。”清设冷溪(碛)汛。《清一统志·四川统部》: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冷碛”。民国《峨边县志》卷2:冷碛关在“治(今大堡镇)南五里。筑垣驻兵设官,以御僚”。
②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冷溪“流入清水江”。
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双闸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宁县记:“双闸镇在县西南。”
战国赵邑,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三年(前296),“灭中山,迁王于肤施”。即此。后地入秦,于此置肤施县”。
唐武德六年(623)于延福县境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东境。贞观二年(628)省入延福县。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红水河滨。北宋庆历时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红水河滨。属桂州所领羁縻纡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入宣州。
在今辽宁辽阳县南。《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平顶山” 条下: “通明山在司南九十里。山多洞穴,俗名窟龙山。” 民国 《辽阳县志》卷2: 通明山在 “城南七十里千山南。俗谷窟嶐山”。
即今欧洲之挪威。清谢清高 《海录》: “盈黎马禄加国,即琏回。在绥亦古西北,与绥亦古同一海岛,陆路相通,而疆域较大,人稍粗壮。风俗土产同。即来广州黄旗船是也。”
在今云南永德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9镇康御夷州: 昔剌寨 “在州南境。正统六年,大军讨麓川,至金齿,镇康酋闷孟乞降,王骥命别将冉保分兵据其城,因其兵破昔剌寨,移攻孟琏,是也”。
在今甘肃宁县北。《元和志》 卷3彭原县:彭池原 “原南北八十一里,东西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57宁州: 彭池原 “原盖因地而名”。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张仓山北。隋由吾道荣学道处。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淇州置,属卫辉府。治所即今河南淇县。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北部。属鹤壁市。面积581平方千米。人口25.8万。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