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兴县
①十六国北凉置,为凉兴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北周并入冥安县。
②北周改冥安县置,为常乐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隋开皇四年 (584) 改为常乐县。
古县名。十六国北凉置,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属凉兴郡。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常乐县,并移治今安西县东南锁阳城。
①十六国北凉置,为凉兴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北周并入冥安县。
②北周改冥安县置,为常乐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隋开皇四年 (584) 改为常乐县。
古县名。十六国北凉置,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属凉兴郡。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常乐县,并移治今安西县东南锁阳城。
明永乐八年 (1410) 置,直隶后军都督府。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后废。明永乐中置,治今河北省涿州市。属后军都督府。清顺治九年(1652年)省入涿鹿卫。
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禹门。《清一统志·同州府》: 神禹庙 “在韩城县东北六十里禹门。元至元元年,因旧地重建”。另有大禹庙在今韩城市东北六里周原村,又称大夏禹王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 (1301),明万历七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北红星乡 (热当坝)。清雍正元年 (1723) 置热当寨土百户。
南宋宝庆三年(1227)升成州置,治所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成县地。元复为成州。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成州置,治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成县。蒙古复降为成州,属巩昌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四里古城村。《水经·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东汉属陈留郡。三国魏属陈留国。西晋初废,后复置。东魏属许昌郡。北齐移治今扶沟县。隋属颍
在今山东胶南市西。《水经·胶水注》:拒艾水“出(黔陬)县西南拒艾山”。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7谓即铁橛山。一说即艾山。
即今吉林榆树市东拉林河支流卡岔河。源出舒兰县西北,北流注入拉林河。《清史稿·地理志》榆树直隶厅:拉林河“至牛头山镇,南卡岔河自舒兰入,右合二、三、四道河注之”。拉林河支流。在吉林省中部。因上游由三条支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越绝书·吴地传》:“由钟穹窿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 明王鏊《姑苏志》 卷9: 穹窿山 “山高而平,其广可百亩,……山半有泉名法雨,四时流不绝,下注石堰,可以灌田”。
唐方镇名。贞元元年 (785) 置,治所在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大和三年 (829)废。开成元年 (836)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卢氏及山西平陆、芮城等县地。龙纪元
唐长庆二年 (822) 置,即今福建永春县。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 升为桃源县。唐长庆二年(822年)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即今福建省永春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桃源县。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