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关
在今云南玉溪市北四十二里。《清一统志·澂江府》: 刺桐关 “在新兴州北四十二里。依山带河,两崖高耸,北扼铁炉关,为全州咽喉”。
村名。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部,北与晋宁县交界。属北城镇。人口 2150。因地处东西两侧山峰之间,地势险要,山多刺桐木,自元代起驻兵设关得名。产烤烟、稻、小麦、油菜籽、蚕豆、桃、梨等。有综合厂等。昆玉铁路、昆洛公路经此。
在今云南玉溪市北四十二里。《清一统志·澂江府》: 刺桐关 “在新兴州北四十二里。依山带河,两崖高耸,北扼铁炉关,为全州咽喉”。
村名。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部,北与晋宁县交界。属北城镇。人口 2150。因地处东西两侧山峰之间,地势险要,山多刺桐木,自元代起驻兵设关得名。产烤烟、稻、小麦、油菜籽、蚕豆、桃、梨等。有综合厂等。昆玉铁路、昆洛公路经此。
一名布射山,又名飞布山。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三国志·吴志·贺齐传》:“歙贼帅金奇屯安勒山。”《元和志》卷28歙县:布射山“一名勤山,在县北二十里。《吴志》:歙贼金奇万户屯于此”。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麓丈人峰下建福宫。《方舆胜览》卷55永康军:丈人观“在青城北二十里。今名会庆建福宫。旧记云:昔宁封先生栖于北岩之上,黄帝师焉,乃筑坛拜宁君为五岳丈人”。宋陆游有《丈人观》诗。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庆远府置,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治所在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忻城、河池、南丹、东兰、天峨、凤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大德元年(
在今广东雷州市西。《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博袍山 “在海康县西八十里”。《方舆纪要》 卷104雷州府海康县: 博袍山 “高五十丈,岩穴甚盛”。《清一统志 ·雷州府》: 博袍山,“ 《旧志》: 在
唐置,属雅州。即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新唐书·地理志》: 雅州有始阳镇。元设天全招讨司于此。明为天全六番正招讨司驻地。清雍正七年 (1729) 设州同驻此。唐置。即今四川省天全县东南始阳镇
即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即小江)南侧的高楼。清代属腾越州大塘隘土把总。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99土司:大塘隘土把总“管理上楼、痴戛、官寨、痴喷、把仰等夷寨”。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镇。清乾隆四十九年 (1784) 开为商埠。日本占领期间于1897年改名鹿港。见“鹿港”。
亦名沙河、西河。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芦镇。《宋会要辑稿》方域17:天圣三年(1025),“淮南制置使张纶请开真州长芦口河道。从之”。
亦作北山、郏山、芒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田北山”。杜注:“北山,洛北芒也。”《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刘祉“葬于洛阳北芒”。其后,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又《梁鸿传》
北宋置,属鄜延路。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