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西川
唐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 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简称西川。治成都府 (治今四川成都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蜀、汉、眉、邛、嘉、黎、简、茂、雅以西诸州,约当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西和雅砻江以东地区。元和初曾为刘辟所据,唐末王建以此为根据地建立前蜀。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年)剑南节度使析置剑南东川节度使后,西部地称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范围相当今四川省西部。广德中,复合为剑南节度使。大历中又分置。唐末王建以此为根据地,并两川,建立前蜀。
唐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 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简称西川。治成都府 (治今四川成都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蜀、汉、眉、邛、嘉、黎、简、茂、雅以西诸州,约当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西和雅砻江以东地区。元和初曾为刘辟所据,唐末王建以此为根据地建立前蜀。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年)剑南节度使析置剑南东川节度使后,西部地称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范围相当今四川省西部。广德中,复合为剑南节度使。大历中又分置。唐末王建以此为根据地,并两川,建立前蜀。
清光绪元年(1875)置,治所在淡水县(今台湾省台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新竹、宜兰以北地区。光绪二十年(1894)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占领,府废。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治淡水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属庆远南丹安抚司。后废。
北宋置,属宁国县。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北三十里港口镇。《清一统志·宁国府二》:杜迁镇“今有杜迁铺,盖即故镇为名”。古镇名。宋置,在今安徽省宁国市西北。
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岷江上。《清一统志·眉州》:玉津“在州东四里。宋陆游有诗”。
即今云南德钦县东南九十四里金沙江西岸奔子栏乡。清设奔子栏千总。藏语 “奔”为美丽,“子” 为沙,“栏” 为堤,意即美丽的沙堤。
明置,属泸州。即今四川纳溪县北长江西岸石棚乡。《方舆纪要》卷72泸州:石棚镇“州南二十里。有巡司”。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棚,人口740。明末清初时
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黄河渡口。古名永宁关。清雍正《陕西通志》卷16引刘谷《碑记》:“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关更戍,号称隘口。”②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延水
明置,属广宁卫。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北三十里正安满族镇。明《辽东志》卷3:镇安堡“堡西正安堡可安伏”。
在今贵州石阡县北。《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平贯沙洲在石阡司治北。上有平贯砦,砦前有温泉潭。”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9:运渎“在上元县西北一里半。吴大帝赤乌三年,使左右侍御史郄俭监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通运于苑仓。今所凿城在西门近南,其水东行过小新桥,而南经斗门桥,流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