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淰隘
在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八十里。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 “在小镇安西南。相近有剥淰隘”。
即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剥隘。清时设兵防守于此。
在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八十里。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 “在小镇安西南。相近有剥淰隘”。
即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剥隘。清时设兵防守于此。
亦名濛溪河。在今四川资中县东。源出乐至县南,上源高桥河会石湍河后,流经乐至、资阳、安岳,至县东南苏溪乡濛溪口注入沱江。《寰宇记》卷76盘石县:大濛溪“在县西(东)二十里。溪内有石龙三条,若遇旱,祈即雨
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6建昌府南城县: 磁龟溪在 “府南七十里。有磁石如龟伏溪中。溪流阨塞于岩窦间,冲啮怒号,袤四里注而为瀑,有声如雷,凡十五六里而山开水平,又十里乃达于旴江。《志》
唐贞观八年 (634) 改东合州置,治所在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寰宇记》 卷169雷州: “《投荒录》 云: 雷之南滨大海,郡盖以多雷为名。” 辖境相当今广东遂溪、湛江以南雷州半岛。天宝元年(7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晋书·刘聪载记》: 建兴初,刘聪将赵染夜入长安城,“旦退逍遥园”。《水经· 渭水注》: 渭水 “上承沈水,东北流径邓艾祠南,又东分为二水,一水东入逍遥园”。皆此。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清松筠《丁已秋阅吟·朗噶孜》诗注:“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番(藏)语:那, 鼻也。噶尔, 白也。孜,高也。白山鼻上桑砌营官寨,形似佛头。”
东汉永初六年 (112) 置,在今四川会理、会东二县境。为皇家牧马之地。在今四川省会理县一带。东汉永初六年(112年)置,为牧马之地。
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三十二里凤桥镇。清咸丰八年(1858)由庞家桥改名。简称凤桥。民国时置镇。
古地名。即今缅甸南部之丹老。为古代横越马来半岛交通线所经。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卷2真腊国: “其旁有窊里国。”
即淡洋。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一带。《元史·成宗纪》: 至元三十年 (1293),毯阳使者回国。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南南广河下流。清光绪 《庆符县志》 卷6: 南广滩在 “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两山壁立,一线中流。明征九丝蛮始开凿运粮。今犹存 《转漕起武碑记》。然滩石峻险,舟楫终不能通。至今蜀盐、滇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