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勃海郡

勃海郡

①又作渤海郡。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置。以地滨渤海得名。治所在浮阳县 (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河北安次县以南,文安、阜城以东,山东无棣、乐陵、宁津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南皮县 (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后辖境渐小。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冀州。治所在临济城 (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辖境相当今山东高青县附近地。北齐废。

③东魏置,治所在东光县 (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隋开皇初废。


又作渤海郡。西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析河间国置,治浮阳县(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因地滨勃海,故名(《汉书·地理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沧州、黄骅二市和沧县、东光、阜城、大城等县及河间市东北部。武帝以后辖境扩大,有今河北省廊坊市和青县、南皮、盐山、海兴等县及景县北部,天津市西南部,山东省乐陵市和宁津、庆云、无棣等县地。东汉徙治南皮县(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属冀州。其后辖境减缩。北魏初改为沧水郡。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旧,移治今东光县。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改沧州为勃海郡,治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西南)。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棣州。


猜你喜欢

  • 辅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汝南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东南。大业二年 (606) 移治今郏县西北五里,属汝州。三年 (607) 属襄城郡。四年改为郏城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治

  • 阿迷

    亦作阿速。即今新疆阿克苏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土力苦扯(城)西北百里为阿迷城,三城相连,周环山水。”

  • 龙马溪

    即今湖北恩施市北带水河。《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龙马溪“在卫北百里。一名沱河,俗名带河。相传牧马河滨尝生龙驹,因名龙马溪。经卫北二十五里之观音崖,入于清江”。

  • 靖远营

    清雍正六年 (1728) 置,属建昌镇。即今四川喜德县 (甘相营)。《清一统志·宁远府二》: 靖远营 “在冕宁县东。地名乾县。为诸夷门户。本朝雍正六年筑城,周三里有奇,设游击驻防”。

  • 新河口镇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河坝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2 《无为州图》: 东有新河口。

  • 沙随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春秋》:成公十六年(前575),“秋,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即此。《水经·汳水注》:“汳水又东径宁陵县之沙随亭北。”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宁陵

  • 帛蒲堡

    在今陕西彬县境。《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九年 (394),姚苌死,苻登 “尽众而东,攻屠各姚奴、帛蒲二堡,克之”。确址不详。疑在今陕西省彬县境。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前秦苻登攻克此堡。

  • 夏池水

    即夏水池。在今山西归汾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41平阳府: “夏池水在府西南三十里,流合晋水入汾。”

  • 和兜山

    在今内蒙古阴山山脉东段。《魏书·世祖纪》: 始光三年 (426),拓拔焘北伐,“西至五原,田于阴山,东至和兜山”。古山名。确址不详。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东首。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焘自云

  • 岌口隘

    亦名岜口隘。为明凭祥州三隘之一。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11凭祥州“绢关”条引《图经》云:“又南有岌口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