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硖关
亦作北峡关。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北硖关“在桐城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关“以北硖山而名。道出舒城,有巡司戍守。亦为北硖镇”。
亦作北峡关。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北硖关“在桐城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关“以北硖山而名。道出舒城,有巡司戍守。亦为北硖镇”。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221)改许县置,为颍川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为五都之一。东魏天平元年(534)移治今许昌市东北五十一里许田,为许昌郡治。隋属颍川郡。唐属许州。五代唐改为许田县。②
由江苏南京通江西,即宁赣铁路东段。1936年 11 月,分皖段、赣段同时兴筑,至 1937年底,安徽境内从宣城修到歙县,计160公里; 江西境内从贵溪修到陈营 (今万年县),计49.9公里。由于抗日战
即今广东乐昌、曲江、韶关等市县境之武江。《明史·地理志》 乐昌县:“西有三陇水,即武水。”
在今广东新丰县东。《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新丰县: 玳瑁水 “在县东。县境又有公庄水,皆东南流,入归善县界,注于东江”。
清光绪二十年(1894)改布特哈总管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博尔多站(今黑龙江讷河市)。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副都统,分置东、西布特哈总管。
战国秦邑,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年(前267):“悼太子死,归葬芷阳。”秦始皇于此置芷阳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
北周置,为广恩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双岔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旭州。仁寿元年(601)改为洮河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甘肃省碌曲县东。为广恩郡治。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洮河县。
即今四川渠江及其上游南江。《汉书·地理志》 作潜水。因水在宕渠县境内,故 《水经》 或作潜水,或作宕渠水,上游一名北水。《水经·漾水注》: “汉水又东南径宕渠县东,又东南合宕渠水,水西北出南郑县巴岭,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城内。宋钱易《南部新书》:“荆南旧有五花馆,待宾之上地也。”
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杜家台河。《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卫: 板桥河 “出医巫闾山,同源异流,一经卫城北,一经卫城南,具至城东南合芦沟及双峰河入海。今城西南有板桥驿,以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