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山
在今吉林梅河口市山城镇东南二十四里柳河左岸。有金女真摩岩石刻。东侧竖刻女真字约二十三字,汉字“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西侧石刻记述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在番安几必罕设立谋安事,系大定七年(1167)刻。为我国现存女真字碑之一。
在今吉林梅河口市山城镇东南二十四里柳河左岸。有金女真摩岩石刻。东侧竖刻女真字约二十三字,汉字“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西侧石刻记述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在番安几必罕设立谋安事,系大定七年(1167)刻。为我国现存女真字碑之一。
西汉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东南三里县前村。以平棘山为名。三国魏属赵国。北魏移治今赵县,为赵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为栾州治,大业初复为赵郡治。唐为赵州治。北宋为庆源府治。金为沃州治。元为赵
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马水乡东南,石菉水注入漠阳江口处。清同治《广东图说》卷45:阳春县“有马水墟”。
又作香城山。在今江西吉安县南。《舆地纪胜》卷31吉州:香城山“在城南。耸秀如锋笔然”。《清一统志·吉安府一》:芗城山“在庐陵县南四十里,周围一百里,接永丰吉水界。亦号三县山,中一峰尤奇秀,胡氏世居其下
在今甘肃武山县南一百二十里,接礼县界。《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太阳山“有隘可守,曰太阳山口。山出铁,旧置铁冶场于此”。(1)在安徽省望江县城西北部。东西走向。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后转至此山,恰久
从陕西咸阳向北经三原、富平、耀县至同官 (今铜川)。全长138.4公里。为陇海铁路支线。1939年动工兴建,1941年建成。
即吐番。 《大唐西域记》卷4载:大雪山中有苏伐剌拏瞿呾罗国即东(西)女国,“东接土蕃国,北接于阗国”,此指今西藏。即“吐蕃”。
在今山西静乐县南。《方舆纪要》 卷40静乐县: 周洪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巍峨奇秀,其西北十里有渥洼泉”。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连江县(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置,治连江县(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东)。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电白县、茂名市一带。隋开皇时废。
清嘉庆十九年(1814)析会泽县地置,属东川府。治所即今云南巧家县。民国《云南巧家县调查地志资料》:“巧家二字系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带先年系渠领有,此土身殁后,人即以此二字名其领土,设县治时亦即
即白马津。一名垝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东岸。《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至河内,下修武,渡围津”。《水经·河水注》:“白马有韦乡、韦城。故津亦有韦津之称。”又名垝津、白马津、白马口。古黄河津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