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栋山
在今广东大埔县北。《方舆纪要》 卷103大埔县: 南栋山 “在县 (治今茶阳镇) 南二十里。山高耸。稍南为积龙山,下有岩,前有盘谷”。
在今广东大埔县北。《方舆纪要》 卷103大埔县: 南栋山 “在县 (治今茶阳镇) 南二十里。山高耸。稍南为积龙山,下有岩,前有盘谷”。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大龙岭在“县西南百里。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接天台县界”。在吉林省珲春市、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绵延约75千米。山体由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等构成。
1945年1月置,治所在海拉尔 (今内蒙古海拉尔市)。1946年3月改称呼伦贝尔 (临时地方) 自治政府。1948年1月改为呼伦贝尔盟,属内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4月与纳文慕仁盟合并设呼伦贝尔纳文慕
又名南皖口。北宋置,属怀宁县。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山口乡。古为皖水入江之口,故名。《宋史·刘遇传》: 北宋开宝八年 (975) 灭南唐,“吴兵三万屯皖口,遇会诸路兵破之,擒其将朱令赟、王晖等”。即此
唐先天二年(713)置,为深州治。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旧州村。北宋雍熙四年(987)废。古县名。唐先天二年(713年)析饶阳、鹿城二县置,治今河北省深州市西南旧州。为深州治。北宋雍熙四年(987年)省
亦作安村镇。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东南。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吴川县:宁川所“北有宁村巡检司,治川滘,后迁县西北之地聚村,又迁于芷芎口”。
又名官桂思陀部。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元代于此置和泥路。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红河县西南思陀镇。属秀山郡。元置和泥路。
1912年合钱塘、仁和二县置,后为浙江钱塘道治、浙江省会。治所即今浙江杭州市。1927年划城区置杭州市,直属浙江省。1949年徙治今杭州市北拱宸桥,1953年又迁治今浙江余杭市临平镇。1958年撤销,
在今山东聊城市北。《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吴深据清河以叛,慕容垂攻拔其垒。深单马走,“垂进屯聊城之蓬关陂”,即此。
即今山东高青县西北白龙湾。《清一统志·武定府》:白龙湾“在青城县西北十八里。大清河所汇也”。
元改大名府置,属中书省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河南内黄、清丰、南乐、浚县、濮阳、滑县、长垣及山东东明等县市地。明初改为大名府。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