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掌夫山。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元和志》 卷33临津县: “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晋太安元年,遣都护卫博讨李特,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博为伏兵所围,即此山也。” 《寰宇记》 卷86西水县
明置,属荆州卫。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北一百三十里。后改属承天卫。清废。
一名荆子关。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八十八里荆紫关镇。清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 卷12: 同治五年 (1866) 七月,上谕: “张、牛等股有向淅川、内乡之意,而荆紫关、潼关为入陕通衢。”又称荆子关、荆子
即垂惠聚。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里。《水经·阴沟水注》:濄水“又东南屈,径郎山南,山东有垂德聚,世谓之礼城”。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战国策· 魏策二》: 成恢谓韩王称,“疾攻蔷,楚师必进矣”。即此。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新安县西北。《战国策·魏策二》:成恢谓韩王称“疾攻蔷,楚师必进矣”。即此。
北宋景祐二年 (1035) 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元废。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置,属淮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后废。②北周改睢陵县置,为济阴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 (原名旧县)。隋大业初改为化明县。唐武德七年 (624) 复名
1949年以四子部落旗改名,属绥远省。驻地在王府(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查干补力格苏木)。1952年迁驻乌兰花(今四子王旗驻地乌兰花镇)。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隋开皇四年 (584) 置,属协州。治所约在今云南大关县东北二十六里天星场。大业三年(607) 废入开边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天宝后废。古县名。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北
①在今辽宁北票市西南。民国《朝阳县志》卷4:兴隆沟“在桃花土东北十五里,南距台吉营子十里”。产煤。②在今黑龙江鸡东县东南。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6:兴隆沟金矿“在密山县西南境蜂蜜山之脉与黄窝集山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