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汾州
东魏天平元年 (534) 置,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蒲县、乡宁等县地。北周改汾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南汾州,贞观八年 (634) 改慈州。
(1)西魏大统年间置,治高凉县(今山西稷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水以南、稷山以北地区。废帝三年(554年)改勋州。(2)北齐时置,治定阳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地。北周时改汾州。唐武德五年(622年)复改南汾州。贞观八年(634年)改慈州。
东魏天平元年 (534) 置,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蒲县、乡宁等县地。北周改汾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南汾州,贞观八年 (634) 改慈州。
(1)西魏大统年间置,治高凉县(今山西稷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水以南、稷山以北地区。废帝三年(554年)改勋州。(2)北齐时置,治定阳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地。北周时改汾州。唐武德五年(622年)复改南汾州。贞观八年(634年)改慈州。
一作沱口。北宋置,属郾城县。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
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境之阿母河。《明史·西域传》:迭里迷“在撒马儿罕西南……城在阿术河东,多鱼。河东地隶撒马儿罕”。
即今江苏东海县北石榴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海州西有“石榴树”。
北魏置,即今河北平山县。《魏书·地形志》: 蒲吾县 “有嘉阳城”。隋于此置房山县。《元和志》 卷17房山县: “其城内实外险,一名嘉阳城。”
即今广东河源市东北黄田镇。清同治《广东图说》 卷30河源县: “黄田约,城东北一百里。” 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河源县东北有黄田约。
北宋置,属江都县。即今江苏仪征市东北大仪镇。《宋史·李重进传》:建隆元年(960),太祖亲征李重进,“次大仪顿”。即此。(1)在江苏省仪征市东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大仪集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兴隆卫:处洞河“源出苗境,东流经处洞,至卫城西,有兴隆大河及兴隆小河流合焉,又东入镇远府之镇阳江”。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后汉书·盖勋传》:中平元年 (184),“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即此。
北宋开宝六年(973)置,治所在云安县(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南宋末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属夔州路。二十年(1283)升为云阳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置。治云
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的塔米尔河。源出杭爱山,其北源为霍伊图塔米尔河,南源为乌尔图塔米尔河,东北流合为一河,入于鄂尔浑河。《清一统志·喀尔喀》: 塔米尔河 “有东西二河: 一源出鄂尔坤河源西杭爱山北,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