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胜县
元至治中 (1321—1323) 置,属漳州路。治所即今福建平和县东南南胜。后至元三年 (1337)移治今平和县 (小溪镇)。至正十六年 (1356) 改名南靖县,并徙治双溪之北,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
古县名。元至治中置,治今福建省平和县东南南胜。属漳州路。后至元三年(1337年)移治今平和县(小溪镇)。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名南靖县,并徙治双溪之北,即今南靖县东北靖城。
元至治中 (1321—1323) 置,属漳州路。治所即今福建平和县东南南胜。后至元三年 (1337)移治今平和县 (小溪镇)。至正十六年 (1356) 改名南靖县,并徙治双溪之北,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
古县名。元至治中置,治今福建省平和县东南南胜。属漳州路。后至元三年(1337年)移治今平和县(小溪镇)。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名南靖县,并徙治双溪之北,即今南靖县东北靖城。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南根子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东之南 “六十里根子墟”。
元置,属全州路。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五十里湘江岸。明置驿。清置巡司。
亦名宋江渡。即今四川兴文县 (中城镇)。《明史·程信传》: 成化三年 (1467),戎县山都掌族反,分兵征讨,“巡抚四川都御史汪浩、参将宰用由渡船铺”。即此。
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后汉书·公孙瓒传》:据易地,“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唐李贤注: “瓒所居易京故城在今幽州归义县南十八里。” 建安四年 (199) 为袁绍所破。魏晋仍为重镇。《魏书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陶吴镇。北宋景德二年(1005) 改为金陵镇。民国后改名陶吴镇。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部,西依杨家大山。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陶吴,人口 6000。 古称陶吴铺,
北宋筑,属庆州。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北白马乡(柴砭)。《宋史·范仲淹传》:庆历初,范仲淹知庆州,“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
在今云南鹤庆县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17鹤庆军民府: 拱面山 “山高百仞,一峰拱向郡治,林峦环映,阴晴异态”。
即大克穆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安哥拉河口以南)。有二源,据《乾隆内府舆图》,北源为贝克穆河(今名大叶尼塞河),在萨彦岭南,纳诸水西流折南流,会华克穆河;南源为华克穆河(今名小叶尼塞河),在库苏古尔
指今四川青衣江支流安河溪。《元和志》卷32洪雅县: “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又名长安寺。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重庆第二十六中后山。北宋熙宁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