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州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治所在石门县(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附近)。辖境约当今云南水富、盐津、大关等县地。八年 (634) 改贤州,旋废。
②即今江苏南通市。因直隶顺天府有通州 (今北京市通县),故称江苏省之通州为南通州。
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石门县(今云南盐津县西南豆沙关)。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盐津县及昭通市北部。八年改贤州。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治所在石门县(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附近)。辖境约当今云南水富、盐津、大关等县地。八年 (634) 改贤州,旋废。
②即今江苏南通市。因直隶顺天府有通州 (今北京市通县),故称江苏省之通州为南通州。
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石门县(今云南盐津县西南豆沙关)。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盐津县及昭通市北部。八年改贤州。
古地名。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面海上,或在今马六甲海峡东部之皮散岛。《汉书·地理志》:“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
在今安徽宣州市西部,与芜湖县交界处。《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行廊山“在宣城西南五十里。其南面二峰对峙,环抱若行廊然,故名。山有巨人迹、白云池、梁高僧杯渡道场。今为法云院”。《明一统志》卷15宁国府:
在今越南东南部藩朗南之嘎那角。一说指加里曼丹岛西岸之坤甸。《宋史·外国列传·注辇国》: “ (三佛齐国) 又行十八昼夜,度蛮山水口,历天竺山,至宾头狼山。”
西汉武帝时园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汉书·元后传》: “夏游御宿、鄠、杜之间。” 又 《扬雄传》: “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 《三辅黄图》 卷4: “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
即胡裕尔和奇卡伦。清雍正五年(1727)设,在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西北七卡屯村。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0《北徼喀伦考》作“乌雨勒赫齐”;《黑龙江外纪》卷2作“乌雨尔霍齐”。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张家营镇西。《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东螺山”条下:“又佛峪山在州西北三十里。下有温泉。”
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小黑水河。《元和志》卷32当州平康县:“显庆中因古平康城置,在平康水西。”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清史稿·地理志》 平乐府信都厅: “南: 铺门墟有讯。”
隋开皇九年 (589) 改北平县置,属显州。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大业初属淮安郡。唐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北平县置,治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属显州,后属淮安郡。唐初
西晋太康五年 (284) 置,属魏兴郡。治所即今湖北郧县。南齐为齐兴郡治。梁为兴州治。隋属淅阳郡。唐属均州。元初废。至元十四年 (1277)复置,改为郧县。古县名。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锡县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