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郑县

南郑县

①战国秦置,为汉中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之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即此。据《水经·沔水注》: “ 《耆旧传》 云,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名光义县。隋开皇三年(583) 复名南郑县,为梁州治。大业初为汉中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梁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汉中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梁州治。兴元元年(784) 为兴元府治。南宋嘉定十二年 (1219) 移治今汉中市。元为兴元路治。明、清为汉中府治。民国初为陕西汉中道治。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迁驻今汉中市东铺镇。1961年迁治周家坪 (今南郑县)。

②东晋太元十五年 (390) 以汉中郡流民置,属南汉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南齐属南阴平郡。后废。


在陕西省南部、汉水上游南岸,南邻四川省。属汉中市。面积 2849 平方千米。人口53.9万。辖18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秦置县,治今汉中市,为汉中郡治。北魏延昌元年(512年)分南郑县地置汉阴县和廉水县(治今濂水镇)。南朝梁大同中废廉水县入南郑县。北周至隋废汉阴县入南郑县。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置廉水县,绍定六年(1233年)复废廉水入南郑县。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析南郑县城区和近郊置南郑市。市、县均属陕南行署区。1953年南郑市更名汉中市。1958年南郑县撤销并入汉中市。1961年分汉中市汉水以南地于周家坪复设南郑县,属汉中专区。1969年属汉中地区,1996年属汉中市。地处大巴山地和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过渡区。汉水沿北境东流,其支流濂水河、冷水河发源县境从南流入。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有天然林166万亩,人造林118万亩,人造林保存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以稻、麦、油菜籽为主。是省粮油基地之一。矿产有煤、铁、铜、钴、铅、锌、石灰石等,大理石以储量大、质量高、品种多著称。工业有卷烟、氮肥、酿酒等。传统手工藤椅、棕箱、竹器闻名。南郑—南江公路经此。古迹有龙岗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圣水寺、小南海等。纪念地有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议会址、川陕根据地南郑纪念馆、红军烈士何挺颖故里。南湖为陕南新兴旅游区。


猜你喜欢

  • 鱼池口

    原名鱼池。在今河南滑县东北鱼池。五代汉乾祐元年 (948) 黄河决口于此。称为鱼池口。《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元年 (954),“河决灵河、鱼池、酸枣、阳武、常乐驿、河阴、六明镇、原武凡八口,至是分

  • 楼德镇

    又作娄德镇。即今山东新泰市西楼德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山东省新泰市西部。面积91.7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楼德,人口1万。春秋建村。《左传》称菟裘,《水经注》因之。清同治元年(1862

  • 武金县

    唐置,属演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北部。后废。

  • 竹圃

    即东苑,或梁苑。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水经·睢水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即“芒竹”。

  • 解池场

    在今山西运城市南。《清一统志·解州》“盐池” 条: “ 《盐池图考》: 今池东西长五十五里,周一百四十四里,深可数仞。宋分为东西两池,各置盐场二。明初并为东西二场,成化二十一年增置中场。安邑南者为东池

  • 萝塘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南。清置巡司于此。古市镇名。在今江西省安福县西。北宋时曾于此置巡检司。

  • 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 封第三子窝阔台,都叶密立 (也迷里,今新疆额敏县)。辖地相当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 (太宗) 继汗位后,由其子贵由继承封地

  • 怛满国

    亦作怛没国、 呾蜜国。 唐西域国名。 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新唐书·西域传》: 怛满国 “居乌浒河北平川中。兽多师子。西北与史接,以铁关为限”。龙朔初置姑墨州都督府于此。

  • 鹿上

    春秋宋地。在今安徽阜阳市南。《春秋》: 僖公二十一年 (前639),“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即此。一说在今山东曹县东北。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安徽省阜南县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

  • 云顶山

    亦名石城山、紫云山、慈云山。在今四川金堂县南。《寰宇记》卷76金水县:云顶山“旧名石城山,其状如城,在县西一十五里。顶上平一十亩。有神泉方丈,澄清如照,云霞兴映,唐天宝六载改为云顶山”。山上有云顶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