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陵县

南陵县

①西汉文帝七年 (前173) 置,属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太康村。因其地有文帝刘恒之母薄太后的南陵,故名。东汉元始四年 (前4) 废。

②西晋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锦川附近。南齐以后废。

③东晋置,属建平郡。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南长江南岸南陵乡。南朝宋元嘉中废。

④南朝宋元嘉十年 (433) 置,属宋兴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北周废。

⑤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为南陵郡治。治所在赭圻城 (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三十里赭圻岭北麓)。以南陵戍为名。隋属宣城郡。唐属宣州,长安四年(704) 移治青阳城,即今南陵县治。南宋属宁国府。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1)古县名。(1)西汉文帝七年(前173年)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属京兆尹。东汉废。(2)西晋时置,治今越南河静省锦川附近。属九德郡。后废。(3)东晋时置,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南、长江南岸。属建平郡。南朝宋元嘉年间废。(2)今县名。在安徽省南部。属芜湖市。面积 1264 平方千米。人口54.6万。辖1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西汉置宣城县,治今县东弋江镇,属丹阳郡。东汉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属宣城郡。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以处江南陵阜间为名,治今池州市贵池区西南。隋初废宣城县,开皇十九年(599年)移南陵县治今池州市贵池区秋浦。唐武德初移治繁昌县赭圻城。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即今城关镇,属宣州。南宋属宁国府。元属宁国路。明、清属宁国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芜当专区,1950年属宣城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83年属芜湖市。地处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过渡地带,西南部低山丘陵起伏,东北部以平原为主。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油菜籽、小麦为主。有丹皮、八角莲、杜仲等中药材。特产三黄鸡。工业有白水泥、农机、铰链、化肥、纺织、食品等厂。芜大、南雄、宣南等公路交会于县城,还有通往泾县、铜陵等线。青弋江、漳河通长江。为皖南山区出入沿江口岸的要道。名胜古迹有千峰山西周至春秋土墩墓群、乌霞寺、西山风景区等。


猜你喜欢

  • 无终山

    ①又名翁同山、阴山。在今天津市蓟县北,接玉田县界。《三国志·魏书·田畴传》:“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又《水经·鲍丘水注》:鲍丘水“西南径无终山,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又于是山作金五千斤, 以救百姓,

  • 临都馆

    馆驿名。辽置,在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南西桥乡西。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济三肤河到临都馆,皆平川,经小坂,自路曲东出七八里,望之可见,曰恩州。”辽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西桥。为辽中京通往上

  • 便县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以郴水支流便水而得名。东晋省入郴县。陈永定三年(559) 复置,隋又废。古县名。西汉高帝分郴县置,治今湖南省永兴县。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惠帝元年(前194年)封

  • 招携砦

    即今江西乐安县南招携镇。《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招携砦 “在乐安县南。宋绍兴二年,郡守黄炳置以御寇,兼置巡司。明崇祯初,亦置招携砦于水东洲上”。

  • 饮马村

    即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1945—1956年为昌南县治。

  • 伏龙观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伏龙观“在离堆上。按李注水记载:蜀守父子擒健龙。囚于离堆之趾,谓之伏龙潭,后立观于其上”。南宋范成大曾游都江堰,在《离堆行》诗序中云:“沿江有

  • 吉林府

    清光绪八年(1882)升吉林厅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辖今吉林省吉林、长春、四平、白山、永吉、伊通、蛟河、敦化等市县地。后辖境缩小。1913年降为县。清光绪七年(1881年)

  • 盘龙城遗址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叶店 (黄花涝)南盘龙湖畔。1963至1974年曾三次发掘,为商代中期古城址。城建于水滨高丘上,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城内东北隅有大型官殿基址。城外连陆部分

  • 大隐屏峰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五曲中。高可六十余丈。峰下为紫阳书院,即朱熹讲学处。明《八闽通志》卷6《地理志·山川》 崇安县:大隐屏峰,“其峰夷上锐下,拔地峭立如屏,武夷精舍在其下”。

  • 荒地庄

    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二十五里荒地满族镇。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9京奉铁路车站道里表: “荒地,绥中县城西二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