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县
1912年改南雄州置,后属广东岭南道。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1920年直属广东省。
旧县名。1912年改南雄州置,治今广东省南雄市雄州镇。1996年撤销,改设南雄市。
1912年改南雄州置,后属广东岭南道。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1920年直属广东省。
旧县名。1912年改南雄州置,治今广东省南雄市雄州镇。1996年撤销,改设南雄市。
原名塘口。即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南十六里,地处盐铁塘入黄浦江之口。《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娄县 “陶宅镇” 条下: “其相近又有得胜港,亦官军御倭处。” 明嘉靖 三十 三年 (1554) 曾在此击败倭寇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元和志》卷34南海县:陆贾故城“在县西十四里。贾之来也,佗不即前,贾故为城以待之”。《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陆贾城,“《志》云:贾使南越时筑。一云赵佗馆贾于此”。
即荡石。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一带。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二十年(215),“(张)郃数犯掠巴界,先主令张飞等进军宕渠之蒙头拒郃,相持五十余日。飞从他道邀郃战于阳石,遂大破郃军,郃失
东汉光武帝刘秀陵。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铁谢村西刘家井大冢。《后汉书·明帝纪》: 中元二年(57),“葬光武皇帝于原陵”。注引 《帝王世纪》 曰:“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在临平亭东南,去洛阳十五里。
亦作计峒。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即今广西靖西县。《宋史·蛮夷传》:嘉祐七年(1062),侬宗旦父子“请以所领雷火、计城诸峒属县官,愿得归乐州,永为王民”。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安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入隆安县。
即古巫山。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孝里铺东。《水经·济水注》:“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寰宇记》卷13郓州平阴县:“巫山一名孝堂山。《左传》云: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山。山上有石室,俗传
即今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境之习水河。《永乐大典》2218《泸州志》:之溪“在合江县。源出播南三百余里,至县西南曲流三折,状如之字,因名之溪”。《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北滨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
北宋至道三年(997)置,为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杭州(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全部、上海市及江苏省茅山、长荡湖一线以东地区。熙宁七年(1074)分为二路, 寻合为 一。熙宁九年(1076)复分,
①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57保安县:三岔沟“涸溢不时,水涨则注于吃莫河,通于洛河”。②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方舆纪要》卷63凉州卫:三岔沟“在卫东南。成化中,土达满四作乱,四本名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