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
①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 博山 “在广丰县西南三十余里。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南宋辛弃疾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词。
②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五十里,鲁山之西。《新唐书·高祖本纪》 载: 隋末,“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即以博山为名。
古山名。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南宋辛弃疾曾游此,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词。
①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 博山 “在广丰县西南三十余里。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南宋辛弃疾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词。
②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五十里,鲁山之西。《新唐书·高祖本纪》 载: 隋末,“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即以博山为名。
古山名。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南宋辛弃疾曾游此,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词。
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五里永定乡西小河。《方舆纪要》 卷67彭县: 鹿耳溪 “源出县西北曲尺山,东流入新繁县之清白江”。
西晋以刚县改名,属东平国。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南朝宋省。古县名。西晋改刚县置,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属东平国。北魏复改刚县。
西魏置,为基州治。治所在丰乡县 (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马良镇)。隋开皇七年 (587) 废。西魏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南。属基州。辖境大约包括今湖北省钟祥县南部一带。隋开皇七年(587年)废。
又名潺亭山、董政山、凤凰山。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寰宇记》 卷82盐亭县: 董叔山“在县东九十步, 高 一里, 隔㳽江水, 孤峰绝岛, 峭壁千仞。旧名潺亭山。隋开皇四年,县令董叔封尝游宴此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3桂林府: 普安山 “山势蜿蜒回绕,有泉涌于山顶,四时不涸”。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清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今甘肃省舟曲县西北。属松潘卫。清时废。
即今黑龙江省克山县西北六十五里西城镇。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克山县“第四区辖一镇:西城镇”。(1)在河北省阳原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域,人口3.2万
在今河南安阳市西 (一说在今河北邯郸市西)。《资治通鉴》: 至德元年 (756),清河郡李萼为讨安史之乱献计曰,“闻朝廷遣程千里将精兵十万出崞口讨贼,贼据险拒之,不得前,今当引兵先击魏郡”。在今河南省
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清嘉庆十年(1805年)置巡检司于此。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杜陵县(今广东阳西县)。辖境相当今广东阳西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杜陵县(今广东阳江市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市一带。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