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卢氏县

卢氏县

西汉置,属弘农郡。治所即今河南卢氏县。《寰宇记》卷6:“因山以名县。”西晋属上洛郡。东晋义熙末属弘农郡。北魏属恒农郡。东魏属金门郡。西魏为义川郡治。隋初为虢州治。大业三年(607)属弘农郡。义宁元年(617)为虢郡治。唐属虢州。元属嵩州。明属陕州,万历初改属河南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陕州直隶州。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西部,西与陕西省交界。面积 3665 平方千米。人口36.9万。属三门峡市。辖8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以秦博士卢敖得道于此,以其姓氏命县名;一说以境内有卢氏山(又名石城山)得名。《元和郡县志》卢氏县:“有卢氏山,或言卢敖得道于此。”战国为卢氏邑,属韩。西汉置卢氏县(治今卢氏县城),属弘农郡。西晋属上洛郡。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析置朱阳县(治今卢氏县城东南朱阳关村)。隋开皇三年(583年)置虢州,治卢氏县。大业初废虢州,大业二年(606年)朱阳县迁治今灵宝市西南朱阳村。唐至金属虢州。元至元八年(1271年)朱阳县废入灵宝县,十一年卢氏县属嵩州。明初属陕州,万历初改属河南府。清属陕州。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6年改属三门峡市。地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区。洛河、老鹳河、淇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豆类、烟叶等,特产木耳、生漆、核桃、桐油、猕猴桃、猴头菌等。产中药材 1200 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称。工业有机械、机砖、水泥、农机修理、制药、造纸、罐头、建材、地毯等。209国道,郑卢、洛卢和西铁公路经此。古迹有战国燕王墓、唐李密墓、王伯当墓、扁鹊洞、祁村湾遗址、石龙头遗址等。县境东南北熊耳山有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云珑山

    在今河南新密市北。《方舆纪要》卷47密县:云珑山“在县北三十里。 一名侵云山”。

  • 涪陵县

    ①西汉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汉建安六年 (201) 为巴东属国都尉治。三国蜀为涪陵郡治。《三国志·蜀书·张翼传》: 建安末 “为江阳长,徙涪陵令”。即此。西晋永嘉后废。②即涪

  • 沙镇溪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十里长江南岸。嘉靖《归州志》卷1:沙镇溪镇在“州西十里”。《清一统志·宜昌府》:沙镇溪“在归州西十里。溪中有石长十余丈,横截江心。明嘉靖间新滩暴涨,一夕忽不见。至今称利涉焉”

  • 百家岩

    即天门山。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元和志》卷16修武县:“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在县西北三十七里。以岩下可容百家,因名。”在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天门山下。为“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

  • 余杭门

    南宋临安城北门。吴越国称北关门,俗称百官门。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路与环城北路相交处。民国初拆除。

  • 济源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轵县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济源市。《元和志》 卷5: “以济水所出,因名。” 大业初属河内郡。唐属孟州。明洪武十年 (1377) 改属怀庆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

  • 三竹节寨

    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日喀则市。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三竹节为十三宗之一。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明永乐六年(1408年),三竹节寨官桑里结失至北京朝贡。

  • 南山县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间废。古县名。唐时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属思顺州。北宋庆历年间废。

  • 晋昌里

    一作晋昌坊。为唐长安城内诸坊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大雁塔一带。《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 十月,朱泚居长安,姚令言 “乃遣数百骑迎 (朱) 泚于晋昌里第”。即此。又作晋昌坊。唐长安城诸坊之

  • 总举土司

    清末析玉树土司置,为玉树四土司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曲麻莱县西北境。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 卷上: “总举百户驻通天河北曲马来云地方,东南距结古十二日程。” 民国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