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卢沟桥

卢沟桥

一作芦沟桥。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永定河旧名卢沟河,桥以河得名。辽代为木桥或浮桥,《宣和乙巳奉行使程录》:“卢沟河水极湍激,每候水浅深,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近年于此河两岸造浮梁。”金改建石桥,《金史·河渠志》: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复以涉者病河流湍急,诏命造舟,既而更命建石桥。明昌三年敕命曰广利”。元延祐四年(1317),于卢沟桥置巡检司。明、清时皆曾重修。今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下有十一拱卷,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桥。桥面石栏杆头雕刻有千姿百态的石狮子。为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题书“卢沟晓月”。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此发动战争,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卢沟桥事变”。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镇,跨永定河。因永定河旧称卢沟河得名。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以京师中都城西南卢沟河渡口为南北往来津要,始建石桥。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名广利桥。元改今名。《元史·文宗纪》:天历元年(1328年),脱脱木儿等“转战至卢沟桥,忽剌台被创,据桥而宿”,即此。明正统九年(1444年)、弘治三年(1490年)相继重修。清康熙七年(1668年)河溢桥圮,次年重修。1968年加固桥体、展宽桥面。全长 266.5 米,桥面宽 7.5 米,共11孔,为华北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拱桥。桥身两旁石栏杆望柱上精雕大小石狮485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碑亭立有清乾隆御笔“卢沟晓月”碑。1937年7月7日日军经此侵入桥东旧宛平县城,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从而爆发全面抗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 沟 桥


猜你喜欢

  • 云南布政使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治所在云南府(即今云南昆明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滇东北属四川)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部分地区。清代改置云南省。见“云南省”。

  • 金锁关

    ①一名向阳峡。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42汾阳县: 金锁关 “岩崄插天,中断如辟,为汾水咽吭。汉、晋以来戍守处也。明初置巡司,寻废。隆庆初增筑关城,设兵防御,颇为严固”。②即今陕西铜

  • 东圃墟

    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北天河区东圃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番禺县:“东陂堡,城东四十里。……往来大道有新墟、东图墟。”

  • 瓦窑渠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方舆纪要》卷63庄浪卫:瓦窑渠“在卫西二里”。

  • 曳岭

    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与武义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曳岭“岭峻险,登陟甚难。上有曳溪洞,相传尝有仙人曳履过岭,因名。为县南守御处”。

  • 马栅

    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任约进寇西阳、武昌。……邵陵王纶引齐兵未至,移营马栅,距西阳八十里”。

  • 大嶓水

    一名新溪河。即今湖北蒲圻市西新店河。《元和志》卷27鄂州蒲圻县:“大嶓水,西北流入江。”

  • 介休山

    即介山。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即“介山”。

  • 摧沙堡

    唐置,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 (764),仆固怀恩会吐蕃、回纥,自朔方南犯,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遣监军柏文达 “遂将众击摧沙堡、灵武县,皆下之”。胡三省注: “摧沙堡,在原州西北

  • 凉城县

    ①北魏天兴中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北齐废。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以北魏凉城郡取名。1928年属绥远省。1937年迁治新堂 (今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