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山
一名历山。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舆地纪胜》卷48和州:历阳山“在历阳县西北四十里”。《三国志·吴书·孙皓传》:天玺元年(276),“鄱阳言, 历阳山石文理成字, 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土,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裴松之注:“《江表传》曰:历阳县有山石临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骈罗,穿中色黄赤,不与本体相似,俗相传谓之石印……时历阳长表上言石印发,皓遣使以太牢祭历山。”
一名历山。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舆地纪胜》卷48和州:历阳山“在历阳县西北四十里”。《三国志·吴书·孙皓传》:天玺元年(276),“鄱阳言, 历阳山石文理成字, 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土,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裴松之注:“《江表传》曰:历阳县有山石临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骈罗,穿中色黄赤,不与本体相似,俗相传谓之石印……时历阳长表上言石印发,皓遣使以太牢祭历山。”
即何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屈霜你迦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 “何,或曰屈霜你迦。”
我国第二大岛。海南省辖境本部,隔海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 云: “黎,海南四郡岛上蛮也。” 苏轼寄子由诗: “他年谁与作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可见海南岛之名始于宋代。因其
①北齐改己吾县置,为仁州治。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四十里仁和集乡; 一说在今怀远县西北三十里。隋大业初废。②唐长安四年 (704) 析徐城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南对盱眙县 (今已沦入洪
又作扎里噶珊。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索菲斯克东。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以上有“渣里噶山”。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三里陵山主峰东坡。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之墓。1968年发掘,墓葬凿山为陵,依岩建墓,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墓室规模宠大,随葬品豪华奢侈,两墓共出土文物一万多件,其中最著名的有
亦作新堡关。在今四川汶川县。明时为威州治。清雍正时省威州,移保县治此。嘉庆时废保县,以理番厅照磨驻此,名新保关。与保子关隔江相望,为西路冲要。民国改设县佐。1952年汶川县移治于此。
①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三十里。《清一统志·怀庆府一》:玉阳山“有二峰相对, 曰东玉阳、西玉阳。《通志》:相传唐睿宗女玉真公主修道之所。有尚书谷,谷内有憩鹤堂”。②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7当阳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清一统志·镇远府》:丹章砦“在黄平州西废重安司西南。旧为苗屯聚处”。
即丘头。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四十里颍水北岸。《晋书·海西公纪》: 桓温帅师伐前燕,太和五年 (370) 四月,“桓温部将竺瑶破 (袁) 瑾于武丘”。即此。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本名丘头,三国魏末司马懿平
在今江西莲花县西南。明初置巡司于此。清乾隆八年 (1743) 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