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郡
西晋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县地。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于郡置南豫州。齐属豫州,永明二年(484)属南豫州。北齐兼置和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复改和州为历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和州,天宝初复为历阳郡,乾元初改为和州。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置,治历阳县(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和县、含山两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和州为历阳郡。
西晋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县地。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于郡置南豫州。齐属豫州,永明二年(484)属南豫州。北齐兼置和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复改和州为历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和州,天宝初复为历阳郡,乾元初改为和州。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置,治历阳县(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和县、含山两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和州为历阳郡。
西周的都城。丰京为周文王所建,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中游西岸;镐京为周武王所建,在今长安县西北沣河中游东岸。至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幽王被犬戎杀于骊山止,丰镐一直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
今江苏高邮市别名。《舆地纪胜》 卷43高邮州: 盂城,“ 《高邮志》 谓地形四隅皆低,城基特高,状如覆盂”,故名。
元代对今西藏阿里三部译名。辖境相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元史·世祖纪十四》: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从宣政院言,置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
南唐于海陵县东境置,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吴越王弘俶遣上直都指挥使路彦铢攻宣州,罗晟帅战舰屯江阴。唐静海制置使姚彦洪帅兵民万人奔吴越”。显德五年 (958)
辽置,为榆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金皇统三年 (1143) 属大定府,元属大宁路。明初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十八里堡。属大宁路。明初废。
在今湖北英山县北。《方舆纪要》卷26英山县:安集市“在县北四十五里。今为安集市铺”。
北周置,属西宁州。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隋开皇初废。
即唐五代时桑干河南支,径今河北固安、永清二县北。《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北伐契丹,世宗遣将刘重进据固安,“上自至安阳水,命作桥”,谋取幽州,会有疾而还。古水名。即唐、五代时桑干河南支,
北魏明帝改东秦州置,治所在杏城镇(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县、甘泉、洛川、黄陵等县地。西魏改为敷州。北魏孝明帝以东秦州改名,治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万全都司:大松山“在龙门卫城西一十里。上有古松一株,盘曲森耸,故名。永乐中驻跸于此”。②一名伊克纳喇苏台山。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伊克纳喇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