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甸子
即今吉林抚松县(抚松镇)。清宣统元年(1909)置抚松县于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抚松县“县治设于会房北双甸子”。
即今吉林抚松县(抚松镇)。清宣统元年(1909)置抚松县于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抚松县“县治设于会房北双甸子”。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五十里海阳镇。辽为海阳县治。清于此设千总驻守。(1)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海阳,人口9340。因处渤海北岸,故名。1953年建镇,
北宋置,属蒙城县。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三里。《清一统志·颍州府一》: 蒙馆镇 “即古蒙县”。
①北宋置,属流江县。在今四川渠县东北李馥乡北南阳滩处。②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南阳镇 “明隆庆初,新运河成,自谷亭移建于此,为往来津要。本朝设守备及管河主簿驻此”。(1)在
唐天宝元年(742)改辰州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等县及吉首市地。乾元元年(758)复改辰州。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南吉曲北。
即平镇。今浙江天台县西平镇。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33济宁州:两城山,“《志》云: 以山夹如城而名”。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龙首桥“在县南门外。宋天圣五年创建,长四十丈,名曰通海。元祐二年,复建梁于其南,长二十二丈,故名坦履。绍兴二十年,又续为梁,长十六丈,三桥共长八十丈,改今
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为帖夷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白水江东岸。《太平御览》 卷167引 《后魏书》 曰: “以戎夷宁帖为义也。” 恭帝二年 (555) 改为昌宁郡治。隋属同昌郡。唐
即今四川平昌县南长垭乡。民国《巴中县志》第一编:东南“长垭场,二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