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司州

司州

①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西晋始正式定名,治所在河南尹(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辖境相当今山西永和、汾西等县以南,沁水、阳城等县以西,陕西黄河、华山以东,河南卢氏、栾川、汝阳、新郑等市县以北及河北邢台市、任县、鸡泽、丘县、馆陶以南,河南滑县、濮阳、范县以北地。永嘉末废。十六国后赵石勒复置,石虎改为洛州。东晋永和中复置司州。北魏改为洛州。太和十七年(493)复为司州。东魏天平初改为洛州。西魏改为司州。北齐复为洛州。

②东晋侨置司州于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此后或侨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或侨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襄阳)。永和十二年(356)桓温收复河南地,还治洛阳县,后没于前秦。淝水之战后又还治洛阳县,隆安中没于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置司州于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南朝宋景平元年(423)陷于北魏。

③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置,治所在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辖境相当今西起河南灵宝市,东至中牟县;北起古黄河,南至卢氏、临汝、新郑等县市及开封市西南地。北魏泰常八年(423)改为豫州。

④十六国汉刘渊置雍州,镇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后改为司州;后赵石虎置司州,镇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前秦、后秦置司州,镇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⑤南朝宋元嘉末侨置,治所在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县)。北魏皇兴中改为豫州。

⑥南朝宋泰始中置,寄治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澴水以西,应城、黄陂以北地。北魏正始元年(504)改为郢州。

⑦南朝梁天监三年(504)置,治所在南义阳郡(今湖北孝感市北)。《梁书·武帝纪》:天监三年八月,“魏陷司州,诏以南义阳置司州”。即此。七年(508)十月废。寻复置,移治安陆郡(今湖北安陆市)。史称南司州。后废。

⑧北魏天兴中置,治代都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统近畿诸郡。太和中迁都洛阳后,改名恒州。

⑨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自平城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东魏天平初迁都邺县,复改为洛州。

⑩东魏天平元年(534)自洛阳迁都邺,改相州为司州。北周建德六年(577)灭北齐,复改为相州。


(1)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西晋始定为正式名称。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晋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山、霍山以南、沁水以西,河南省濮阳、卫辉、朱仙镇以西、外方山以北及陕西省黄河、华山以东,山东省冠县、莘县,河北省邢台、任县、鸡泽、丘县、馆陶以南等地。永嘉后废。(2)东晋侨置,治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此后或侨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或侨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永和十二年(356年)还治洛阳县,寻没于前秦。淝水之战后又还治洛阳县,隆安中没于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置司州于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没于北魏。(3)十六国汉刘渊改雍州置,治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后赵石虎亦置,治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4)南朝宋元嘉末侨置,治悬瓠县(今河南汝南县)。北魏献文帝改为豫州。(5)南朝宋泰始中置,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市、武汉市黄陂区以北地区。梁大通二年(528年)改名北司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北周平北齐改名申州。(6)北魏天兴中置,治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太和中改名恒州。(7)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旧置洛州于洛阳,至是改为司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孟津、登封、禹县等市县。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复改为洛州。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攻取洛阳,又改为司州,寻陷入高齐,又改为洛州。(8)东魏天平元年自洛阳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旧置相州于邺,至是改为司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复改司州为相州。


猜你喜欢

  • 崇礼住宅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六条63—65号。为清光绪年间大学士崇礼的住宅。是较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整个院落分主院、跨院和花园三部分,布局宽敞,屋宇华贵。主院正房内部装修尚保留完整木樯扇及崇礼所题刻字。19

  • 西路中右翼末旗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风黑尔。

  • 车埠市

    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北二十四里车埠镇。清道光《蒲圻县志》卷4《乡里》:“车埠团,距城三十里,有镇。”

  • 三门仓

    又称盐仓。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五里黄河北岸下仓村附近,今已沦入水库中。唐开元二十二年(734)转运使裴耀卿因三门峡险阻,常有覆舟之患,遂在三门峡北岸山崖上,凿开陆道十八里,在峡西置三门仓,以为水陆转运时

  • 锡口戍

    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二十五里锡江口。《水经·湘水注》: “湘水又北径锡口戍东。又北,左派谓之锡水,西北流径锡口戍北。”

  • 筋竹墟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七十五里筋竹镇。南朝陈以来历为永业郡、永业县、安义县治。

  • 平海湾

    东海之海湾。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兴化湾之南。湾口明置平海卫,因名。

  • 雄石镇

    唐武德八年 (625) 置,即今江西贵溪县。《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雄石镇 “有巨石雄踞溪浒,因名。俗呼阵石。《志》 云,镇在唐末为江闽要冲,常置镇遏使于此宿兵守卫。五代时杨氏、李氏相仍置

  • 倒水

    即今湖北麻城市西浮桥河。《水经· 江水注》: “举水又西南径齐安郡西,倒水注之,水出黄武山,南流径白沙戍西,……东南合举水。”长江支流。在湖北省东部和河南省东南。因下游在张渡湖以下,汛期受长江洪水顶托

  • 中渡县

    1912年改中渡厅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和雒容、榴江二县合并,改置鹿寨县。旧县名。1912年由中渡厅改置,治中渡(今广西鹿寨县西北中渡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