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合江镇

合江镇

①北宋置,属宣化县。在广西邕宁县西北五十里左右二江合流处。《元丰九域志》卷9邕州:宣化县有合江镇。《宋史·蛮夷传》:皇祐五年(1053),狄青率大军攻侬智高军,“智高复趋邕州,夜焚城遁,由合江口入大理国”。

②北宋置,属峨眉县。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高桥镇。

③即合江守捉城。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元和志》卷32:真州“在合江镇西一百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49茂州:江源,“唐《通典》载:江发源在当州。故当州号江源郡。至茂州北八十里合江镇”。


(1)在广东省化州市中部偏北。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8.5万。镇人民政府驻合江圩,人口 4460。因陵、罗两江汇合于此而得名。1953年属化县九区。1953年置合江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地处罗江河谷高丘陵区。产稻、蚕茧、黄麻、红麻、烟叶、花生、橡胶、茶叶、药材、柑橙。特产蚕茧、水竹。有丝棉、农机、炮竹、制砖、农副产品加工等厂。梅石公路经此。(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中部。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合江圩,人口400。清代始建。因处凤山河和东平河汇合处,故名。原属东平镇,1987年析置合江乡,1993年改设镇。产稻、甘蔗、茶叶、烟叶、花生、荔枝、龙眼、柑橙等。有罐头、爆竹、造纸、红砖、油毡等厂。有农贸集市。公路通博白、北海等地。(3)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东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 7970。镇人民政府驻合江,人口600。名山河、鄢郑河在此合流,故名。1949年为合江乡,1958年为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设合江镇,水口乡的蟠龙、太平、白蜡湾三村并入。以种植业为主。有粮食加工、农机、饲料、砖瓦、蜂窝煤等业。沙合公路经此。附近有一株树龄约 1300 年的大桢楠树,高40米,胸围11米,树冠覆盖地面3.24亩。树基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石碑,镌《总岗山古大桢楠树序铭》。(4)在四川省合江县中部偏西。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合江,人口3.5万。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起历为符县、符节县、安乐县、合江县治。清雍正七年(1729年)名治城,宣统元年(1909年)改合江城。1935年设治城镇。1950年为城关镇,1981年更为合江镇。1992年胜利、文桥、马街、张湾四乡并入。产稻、油菜籽、蔬菜、柑橘、蚕茧、荔枝等。有汽车修配、印刷、食品、农机等业。特产蜀竹香扇、全竹马夹椅。县东南及黔北山区农贸物资集散地。泸合、合永、合江、合赤、合习公路经此。长江、赤水河通客货轮。建有合江烈士陵园及为纪念抢救井喷牺牲的石油工人所建32111烈士纪念馆。(5)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烂坝河与巴佑河交汇处。面积130.7平方千米。人口2万,其中布依族、水族、苗族占98%以上。镇人民政府驻合江村,人口 3140。因烂坝河与巴佑河在此处交汇,故名。古称合江、双江。明初为开疆大将、武略将军张均采邑。1950年建乡,2001年改置镇。三江河、巴佑河、甲照河、石奇河经此。产稻、玉米、甘薯、油菜籽、板栗、木耳、香菇、花椒、秋笋、油桐。是县北重要集镇。合江花灯艺术古老普及,被誉为“布依花灯艺术之乡”。三独、三白公路经此。古迹有城皇庙、将军寺。甲照河集山、水、瀑、湖、洞、桥于一体,风景秀丽。


猜你喜欢

  • 双和尔山

    一作济尔哈朗图。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吉尔嘎朗镇。清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地。

  • 故县城

    在今四川新津县东三里五津。为北周时新津县城。《寰宇记》 卷75蜀州新津县: “李膺 《益州记》 云: 皁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周地图记》 云:闵帝元年于此立新津县。”

  • 勾城塘

    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新唐书·李袭誉传》 载:贞观十八年(644),“扬州,江、吴大都会,俗喜商贾,不事农。袭誉为引雷陂水,筑勾城塘,溉田八百顷,以尽地利, 民多归本”。《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勾城

  • 栈道

    亦称 “栈阁”、“阁道”。我国古代在今陕、甘、川、滇诸省境内山岩险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国时开始修建。《战国策·秦策》: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汉书·张良传

  • 章堰镇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二十里章堰。相传宋司理盐务的章楶筑堰于此,故名。清光绪时移新泾巡司于此。

  • 台县

    西汉以台邑为侯国,属博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十三里。高帝六年(前201)封东郡尉戴野为台侯,即此。后属济南郡。景帝三年(前154)废台国,改为台县。东汉属济南国。西晋废。古县名。西汉景帝三年(前

  • 白田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晋书·石勒载记》:西晋永嘉二年(308),“元海使刘聪攻壶关,命勒率所统七千为前锋都督。刘琨遣护军黄秀等救壶关,勒败秀于白田”,即此。②在今湖南岳阳市北。《资治通鉴》:五代梁开

  • 美诺厅

    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于美诺寨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四十八年 (1783) 改为懋功屯务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置,治今四川省小金县。四十八年改懋功屯务厅。

  • 大隆山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新宁县:大隆山在“县(今台山市)西南百二十里。有瑶寨,旧为盗薮”。《清一统志·广州府》:大隆山“高六百丈,周二十里,径路深阻,中有瑶寨”。

  • 南江县

    明正德十一年 (1516) 于故难江县置,属巴州。治所即今四川南江县。以南江为名。清属保宁府。《清史稿· 杨继晓传》: 嘉庆初,白莲教义军“破南江”。即此。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