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渎渠
又名官河、漕河。隋大业元年(605)在邗沟的基础上重加开凿。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市、宝应县,至淮安市北入淮河。大致循今里下河一线。元、明以来为我国南北大运河的中段。
隋大业元年(605年)在邗沟基础上重加开凿。唐名官河、漕渠。故道自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宝应二市县,至淮安市北入淮。唐以后屡经修治,南、北渠口略有变迁,干道基本上循今里运河一线而略偏西。元、明以来为南北大运河之中段。
又名官河、漕河。隋大业元年(605)在邗沟的基础上重加开凿。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市、宝应县,至淮安市北入淮河。大致循今里下河一线。元、明以来为我国南北大运河的中段。
隋大业元年(605年)在邗沟基础上重加开凿。唐名官河、漕渠。故道自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宝应二市县,至淮安市北入淮。唐以后屡经修治,南、北渠口略有变迁,干道基本上循今里运河一线而略偏西。元、明以来为南北大运河之中段。
①今山东南部沂河。《尚书·禹贡》:“淮沂其乂。”沂即指沂水。《周礼·职方》:“其镇曰沂山。”郑玄注:“沂山,沂水所出也。”贾公彦疏:“沂水出沂山,水乃取名于此。”《水经·沂水》:“沂水出泰山盖县(今山
简称土西旗。俗称托尔和札萨克旗。清雍正三年(1725)设,属土尔扈特部。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那家附近,后迁今青海刚察县北。
北宋置,属梁泉县。即今陕西凤县驻地双石铺镇。古镇名。即今陕西省凤县县城双石铺镇。北宋属梁泉县。
①即今河北顺平县西南八里尧城村。《水经·滱水注》:“望都城东有一城名尧姑城。”即此。②即今安徽东至县。《元和志》卷28至德县:“尧城在县南四里。舜城在城北二十里。旧传两帝南巡至此。”今东至县城称尧渡镇
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宋书·刘道济传》:元嘉间,氐奴、赵广“因诈言司马(指司马飞龙)殿下犹在阳泉山中,若能共建大事,则功名可立”。即此。
在今浙江桐庐县城。《方舆纪要》 卷90桐庐县: 桐江驿 “在县城东潢港口,旧临江,名州河驿,后移而北,改今名”。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三十里丰谷镇。因盛产盐。清嘉庆间筑堡,设盐捕通判驻此。民国设分县知事。水陆四达,为绵阳第一重镇。
原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山。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唐元和间李宽读书于此。北宋至道间李士真就遗址重建。景祐间仁宗赐名“石鼓”,并拨置学田,权作州学。其后废置无常,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现辟为公园。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东汉初为鄯善所并。寻复立。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曾奔且末。北魏末,为吐谷浑所并。
又作、卢。随周武王伐纣的八国之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国语·周语中》:“卢由荆妫。”韦昭注:“卢,妫姓之国。”春秋为卢戎国,后灭于楚为邑。《左传》:文公十四年(前613),“二子以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