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乡县
五代唐改吉昌县置,为慈州治。治所即今山西吉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属隰州,元祐元年(1086)复为慈州治。金天德三年(1151)为耿州治。明昌元年(1190)改为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省入吉州。
古县名。五代唐避国讳改吉昌县置,治今山西省吉县。为慈州治。金为耿州、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吉州。
五代唐改吉昌县置,为慈州治。治所即今山西吉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属隰州,元祐元年(1086)复为慈州治。金天德三年(1151)为耿州治。明昌元年(1190)改为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省入吉州。
古县名。五代唐避国讳改吉昌县置,治今山西省吉县。为慈州治。金为耿州、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吉州。
又作鄂锡克塔山。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列亚山北。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卷27: 鄂锡克塔山 “国语,鄂锡克塔,星也。(宁古塔) 城东北三千六百十七里”。《清一统志·吉林一》“额密勒河” 条下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置,治所在酃县(今湖南衡阳市东)。以在湘水之东而命名。辖境相当今湖南衡东、攸县、茶陵、安仁、炎陵、常宁及衡阳市东部地区。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 移治临烝县(今衡阳市)。
又作十二子石。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南卡里马塔岛稍北,或以为即其中之塞鲁土岛。《顺风相送》“猪蛮饶潼回针再详”条:“(假里马)用单壬五更见十二子山。”
在今湖北鄂城市东三十里。《三国志·吴书·全综传》注引《江表传》曰:“权使子登出征,已出军,次于安乐。”即此。
战国赵地,在今山西榆次市南约十里郭村。《战国策·秦第四》: “知氏伐赵,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之于凿台之下。”唐代为洞涡水侵圯,无复遗迹。
即今湖南衡南县(衡阳市)南车江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泉溪市”条下:“车江市,在(清泉)县南三十里。”
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绥芬河支流小绥芬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绥芬河” 条下:“鄂勒欢绥芬河,在 (宁古塔) 城东南三百六十里。源出城东五百里小山。东南流入绥芬河。”
南朝齐建。即今江苏常熟市北四里兴福寺。唐常建有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即“兴福寺”。
即今湖南汉寿县东北武口,接南县界。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0:南宋绍兴三年(1133),杨么农民军大破宋水师于阳武口,歼灭宋水师统制崔增、吴全所率官军,大获全胜。在今湖南省汉寿县东北西港附近
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北城子镇。《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 城子镇 “在府西四十里大江北。有巡司,亦洪武初置”。清亦置巡司于此。(1)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北角、长江南岸,南临赤湖。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