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冶集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铜冶镇。明嘉靖《获鹿县志》卷2:同冶集“在城南三十里”。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铜冶镇。明嘉靖《获鹿县志》卷2:同冶集“在城南三十里”。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巴川河。《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马滩河”条:“巴川河在县治南,水流曲折如巴字。”《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赤水河”条:“巴川河源出龙透山东北二十里, 至铜梁城北,环绕县治如巴字,穿城
又名走马桥。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青溪上。为青溪七桥之一。《资治通鉴》: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众军营于青溪之东,迁仕、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所向披靡。至菰首桥东,景将宋
在今湖北郧县城东北四十八里梅铺。1975年在石灰岩溶洞 (又称龙骨洞) 中发掘出三颗猿人牙齿化石,齿冠完好。时代早于北京猿人,为我国第五个猿人化石发现地点。
亦名龟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洪泽湖滨。《清一统志·泗州》:下龟山“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
东汉改绛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北魏改曲沃县。东汉改绛县置,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属河东郡。魏、晋属平阳郡。《晋书·刘聪载记》:“赵固、郭默攻其河东,至于绛邑。”即此。北魏太和十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介州。治所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二十里东青村。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平遥县置,治今山西省平遥县东青村。属介州。大业初省。
①指黄河的一段。《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指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向的黄河;因这段黄河在夏、商及山东诸国都城之西,故有此名。《史记·卫将军列传》:“
亦作告平城。在今陕西华阴市西三十里敷水之西。《晋书·刘沈传》: “ (河间王) 颙时顿于郑县之高平亭。” 即此。《魏书·地形志》: 敷西县有“高平城”。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北魏时属敷西县。
在今河北威县东梨园屯乡。为清末山东冠县、河北威县一带义和拳活动中心。民国 《威县志》 卷20: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山东冠县梨园屯村义和拳民与天主教民因庙地起争端,激起事变”。在今河北省威县
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松源县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松溪县。以松溪为名。元属建宁路。明、清属建宁府。民国初属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60年与政和县合并,改名松政县。1962年复置。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