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山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寰宇记》卷88富顺监:“同心山在城东五里。”《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同心山,“《图经》:在监东七里。尖峰上有古木一株,迥然众山中。元祐、绍圣间,邦人吕霆、吕造读书其上,俱以文显,因以得名,盖取二人同心之义”。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寰宇记》卷88富顺监:“同心山在城东五里。”《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同心山,“《图经》:在监东七里。尖峰上有古木一株,迥然众山中。元祐、绍圣间,邦人吕霆、吕造读书其上,俱以文显,因以得名,盖取二人同心之义”。
在今四川广汉市西二十里鸭子河南岸,是一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共600万平方米,周围有一圈宽10米,高5米的城垣和一道河水围绕。1929年曾在此发现大批精美的玉石器。1980—1986年曾多次发掘,发现房
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北屺亭镇。《方舆纪要》卷25宜兴县:计亭“在县北二十里。《舆程记》作岊亭,误也。今有计亭桥, 自亭而北三十里,地名浪打川”。
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十五里。《清一统志·桂林府一》:龙凤岩“岩内石乳凝结如龙凤形。一名梓林洞。有泉出岩中,溉田甚广”。
又作巴呼里河。即今黑龙江省桦南县北倭肯河支流八虎力河。源出县东北七星砬子。西流入倭肯河。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窝肯河“北受巴呼里河,河亦曰巴和里”。
唐垂拱四年 (688) 以金山县改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金坛市。《寰宇记》 卷89润州金坛县: “取邑界句曲之山,金坛之陵以为号。”宋属镇江府。元属镇江路。明属镇江府。民国初属江苏金陵道。1927年
又名沐爱镇。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沐爱镇。1944年设沐爱设治局于此。
战国赵邑。即今河南获嘉县。《战国策·秦策一 》: 张仪说秦王,“赵氏,中央之国也,……引军而去,西攻修武,逾羊肠,降代、上党”。秦置修武县。
古蜀国开明氏都。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二十里军屯乡清白江边。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
在今湖北咸丰县北。《方舆纪要》卷82金峒安抚司:两会溪在“司北五里。即积玉山溪涧所会流也”。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思州宣慰司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岑巩、玉屏及铜仁县东南部地。清略有缩小。1913年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思州宣慰司置,治都坪峩异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