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城

吴城

①即虞城。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周初封虞国于此,春秋时为晋所灭。《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大阳县注:“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战国属魏。《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三年(前254),“秦使摎伐魏,取吴城”,即此。

②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南六十里吴城镇。《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吴城“战国时,魏吴起为西河守,筑此城以拒秦,因名。近时贼据吴城,从向阳峡窥汾州,即其处也”。

③即春秋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使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指此。

④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吴喜“自国山进屯吴城”。胡三省注曰:“吴城当在义兴西南,《九域志》所谓泰伯城是也。”

⑤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废黄河南岸。宋南渡后,曾置县于此。《宋会要辑稿·方域六》:绍兴三年(1133)吴城县废为镇,“淮南东路安抚提刑司言,楚州吴城县所管止有八十八户,乞依旧为镇,隶淮阴县”。

⑥即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城头乡。《寰宇记》卷16临淮县:“吴城亦名高平郡,在旧徐城北三十里,东临废通济渠。《旧经》云,太建六年陈将吴明彻于此置高平郡。隋开皇四年废。”

⑦相传五代时吴国筑,为屯戍处。故址有二,均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卷34临江军:废吴城,一“在清江县(治今临江镇)西三十里建安乡”,一“在清江县(治今临江镇)西南三十五里思贤乡”。

⑧一名吴亭。在今河南获嘉县西。《魏书·地形志》 南修武县:“有吴城。”

⑨三国吴置,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东北茅坪镇。《舆地纪胜》卷74归州:太清镇“《元和郡县志》云,在秭归县东七里。相传云,此城居三峡要冲,塞山蛮之路,孙权于此置城以备蜀,号曰吴城”。


(1)又称虞城(吴、虞两字古相通用)。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西周初年封虞国于此。春秋时为晋所灭。《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大阳县注:“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泰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战国属魏。《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三年(前254年),“秦使摎伐魏,取吴城”;《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皆即此。(2)在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河东太守吴喜东讨孔觊,自国山进屯吴城,即此。一说即泰伯城,在今江苏省无锡市东南梅村。


猜你喜欢

  • 崖门关

    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崖门关在 “府西北五十里。(明) 万历中,川帅讨杨应龙,别将吴广自合江进兵入崖门关”。在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北。明万历中讨杨应龙,川帅别将吴广自合江

  • 托锦乌梁海旗

    清康熙间置,属唐努乌梁海。旗府驻地即今俄罗斯克孜尔—奥尔达州贝克穆河东岸托腊贺梅。

  • 三章城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长江滨。《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鄱阳世子嗣与任约战于三章,约败之;嗣因徙镇三章,谓之安乐栅”。

  • 鸡笼屿

    ①一名鸡笼头山。即今台湾基隆港口外基隆屿。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鸡笼屿“在海洋中,与鸡笼鼻头山相对,而在其西”。②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风柜尾西。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鸡笼屿“其形上狭下

  • 宁江设治局

    1935年改临江设治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北九十六里勐往城子。王树五《云南省市县名考释》:“‘宁江’一名则取‘临江’二字之谐音而成。”( 《地名集刊》 1986年第2期) 1949年迁治

  • 索美村

    即今四川得荣县驻地松麦。《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 得荣县: “县治设于索美村。” 1958年建团结乡,1984年改为松麦乡。“松麦” 即 “索美”的异译,藏语意为 “开朗清新”。

  • 六道江

    即今吉林白山市东南六道江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东北有六道江。

  • 义渠国

    西戎国之一。春秋时立国,都义渠城(今甘肃西峰市附近)。《史记·匈奴列传》:“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城。”又《后汉书·西羌传》 载:周敬王时,“义渠、大荔最强,筑城数十,皆自称王

  • 远干府

    元置,属威楚路。治所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七里老街。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远干州。

  • 坝口

    又称吴公坝。即古之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为通蒙古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