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西右翼中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什来北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右翼中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诺木罕河,南至诺木罕木鲁,西至滔赉,北至希勒沿。”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什来北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右翼中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诺木罕河,南至诺木罕木鲁,西至滔赉,北至希勒沿。”
即骑田岭。又名上岭山、客岭山、黄箱山。在今湖南郴县南六十里,接宜章县界。《水经·耒水注》: 黄水 “出 (郴) 县西黄岑山,山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方舆纪要》 卷82郴州: 黄岑山 “岭高千
北宋分潘州置,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东南或松潘县西北。元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初废。
即今贵州遵义县西鸭溪镇。清道光《遵义府志》 卷6遵义县: 鸭子口在 “城西六十里”。
一名龙王庙。即今河南嵩县南一百一十二里白河乡。清乾隆《嵩县志》卷12《市镇》:白土街“为嵩境西鄙,嵩境重山渐童,惟白河白土街尚饶材木”。
北周置,治所在熊耳县(今河南洛宁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置,治熊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宜阳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高塘县置,属熙州。治所在今安徽宿松县。大业初属同安郡。唐属舒州。南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属安庆府。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在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属
又名石斛山。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蒙化直隶厅》 引《旧府志》: “山顶有石,状若棋盘。有黑白石子,布列于上,樵牧者乱之,明日复如故。”
亦名仇池山。即今甘肃西和县南之仇池山。《宋书·氐胡传》:东汉末陇右豪族杨腾子杨驹居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为盐”。即仇池山。
元初析灵石县置,属霍州。治所在今山西灵石县北二十八里冷泉村。至元二年(1336)废。古县名。元初析灵石县置,治今山西省灵石县北。属汾州。因旧有灵石口巡检司,故以小灵石为名。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
隋越王侗皇泰元年(618)置,属淮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三十五里。唐武德五年(622)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