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设治局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驻塔温觉肯 (今博湖县西北塔温觉肯乡)。1941年迁乌什塔拉 (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1946年改设和硕县。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乌什塔拉。1944年升县。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驻塔温觉肯 (今博湖县西北塔温觉肯乡)。1941年迁乌什塔拉 (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1946年改设和硕县。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乌什塔拉。1944年升县。
即坎城守捉。唐置,属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策勒县北八十二里卡拉沁古城。《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于阗东三百里有坎城镇。古镇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东。《新唐书·地理志》:“又于阗东
在今河北馆陶县境。《方舆纪要》卷34馆陶县: “黄花台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汉馆陶公主所筑。”
即南直隶的简称。
西藏古地区名。《唐蕃会盟碑· 碑阴 (藏文)》: “东方汉土,威加海之涯岸日之所出之王,彼与珞、(泥) 婆罗迥异。” 此指吐蕃王朝 (约629—842) 所辖之珞地区,在今西藏墨脱县以南喜马拉雅山麓之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浮阳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寰宇记》 卷65清池县: “因县东有仵清池,因以为名。”大业初属渤海郡。唐为沧州治。明洪武元年 (1368)废入沧州
在今山西榆社县东南。《清一统志·辽州》:赤土岭“在榆社县东南四十里。其土独赤,故名”。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为阐熙郡治。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隋开皇三年(583)废入长泽县。
明嘉靖十年(1531)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9黔江县:石胜关,“《志》云:县与施州卫散毛宣抚司接境。正德以后,施州诸土司往往与川蜀诸土蛮表裹奸宄。嘉靖十年
北宋政和元年(1111)废乐古县置,属平州。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后废。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2施秉县:巴施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其山圆耸插天,状如卓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