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靖设治局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所在和通苏木 (今新疆和静县)。取和硕特安定之义。1941年改为和靖县。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和静镇。1944年升县。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所在和通苏木 (今新疆和静县)。取和硕特安定之义。1941年改为和靖县。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和静镇。1944年升县。
北魏因避道武帝珪讳,改上邽县置,为秦州天水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隋大业元年(605)复改名上邽县。见“上邽县”。
1917年析建水县勐丁等土掌寨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四里老衙门。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2年改平河设治局。
在今广西隆安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0隆安县:岜空山“高出众山,山顶有岩,流泉下注大江”。
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佛耳山。《方舆纪要》卷99安溪县“翠屏山”条下:“《志》云,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其山峭绝而高大,可耕可庐。一名佛天山。”
又名大印隘、大印堡。今四川平武县南一百四十里大印镇。明属石泉县。清属平武县,嘉庆七年(1802)设主簿驻此。民国初设县佐。
即阳水。今山东青州市南阳河。《宋书·索虏传》: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杨水口两岸设伏”。《水经·淄水注》 杨守敬《疏》谓即阳水。
又称胥母山。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明王鏊 《姑苏志》 卷9: 莫釐山 “相传莫釐将军所居。一名胥母。以其在洞庭之东,称东洞庭山”。
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垄下。《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长乐县 “松下镇” 条下: 垄下城 “在县东南二十余里。嘉靖四十年,居民筑此以备倭。周一里”。即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南垄下。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以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 宜路山 “高七十余仞,周四十余里。平冈坡陀,路经其上。其相近有小温峰,高三百余仞,周三十余里,峥嵘接天,下有小温村”。
亦作来锋州、来峰州。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境。北宋属雅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