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岛
在今云南石屏县东南异龙湖中。《方舆纪要》 卷115石屏州: 异龙湖 “其大岛曰和龙。立城其上,汉名水城。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攻略郡县,石屏镇将朱宝以和龙岛有垒堑可保,引众据守。贼帅战舰来攻,宝拒却之”。
在今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中。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攻略郡县,石屏镇将朱宝以和龙岛有垒堑可保,引众据守,即此。
在今云南石屏县东南异龙湖中。《方舆纪要》 卷115石屏州: 异龙湖 “其大岛曰和龙。立城其上,汉名水城。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攻略郡县,石屏镇将朱宝以和龙岛有垒堑可保,引众据守。贼帅战舰来攻,宝拒却之”。
在今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中。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攻略郡县,石屏镇将朱宝以和龙岛有垒堑可保,引众据守,即此。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明史·云南土司三·南甸》: “南百里有关,立木为栅,周一里; 曰南牙,甚高,山势延袤一百余里,官道经之。上有石梯,蛮人据以为险。”
即过蜀驿。唐宝历二年 (826) 置,在今陕西眉县北。又作过蜀驿。唐宝历二年(826年)置,在今陕西省眉县北。后废。
即大斗拔谷。在今甘肃民乐县东南扁都口。《新唐书·突厥传》:武德元年(618),西突厥吐乌过拔阙可汗与甘州曹琼联合,“共击李轨,兵不胜,走达斗拔谷,与吐谷浑相辅车”。又作“大斗拔谷”(《隋书·炀帝纪》)
在今山东桓台县北,接博兴、高青二县界。《方舆纪要》 卷31新城县 “鱼龙湾” 条下: “又有麻大泊,在县东北五十里,为钟水之区。” 《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麻大泊 “俗名官湖,又名锦秋湖。周五六十里
春秋晋国隘道。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注: “孟门,晋隘道。”又称白陉。太行八陉之第三陉。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为春秋
亦名西兴安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黑龙江省西北。北起黑龙江岸,南止西拉木伦河上游,主峰为索岳尔济山。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西兴安岭者,江省西部之兴安岭也(亦曰大兴安岭)。其脉远接于阴山山脉,
即今浙江嵊泗县西海中黄盘洋之滩浒乡 (滩浒山)。《郑和航海图》 有滩山、许山。后合而为名。《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滩山 “在昌国故县北海中。又有册子、长涂、三姑、许山等山。……与嘉兴、松江海防相
元置,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地当赣江入鄱阳湖之口。
一作托什罕河。即阿克苏河西源。在今新疆阿哈奇、乌什县北,东南流至阿克苏市南名阿克苏河。《清一统志·乌什》:托什干河“在乌什西。源出乌成库什岭,东流四百里许经乌什城北分支流南出为托噶尔玛河,又东会呼木阿
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后汉书·公孙瓒传》:据易地,“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唐李贤注: “瓒所居易京故城在今幽州归义县南十八里。” 建安四年 (199) 为袁绍所破。魏晋仍为重镇。《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