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洛城
在今河南孟津县老城东。《北齐书·万俟洛传》:东魏元象元年(538),与西魏战于北邙,东魏兵败,“诸军北渡桥,洛以一军不动,西人畏而去。高祖以雄壮, 名其所营地为回洛城”。《资治通鉴》: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讨王世充,遣“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即此。
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公元538年东、西魏祁山会战,东魏兵败,诸军皆渡河桥北撤,独万俟洛勒兵不动,高欢因以回洛名其营地。唐武德三年(620年)击王世充,怀州总管黄君汉遣舟师袭此城克之。旧说以此城即隋筑回洛仓城,误。
在今河南孟津县老城东。《北齐书·万俟洛传》:东魏元象元年(538),与西魏战于北邙,东魏兵败,“诸军北渡桥,洛以一军不动,西人畏而去。高祖以雄壮, 名其所营地为回洛城”。《资治通鉴》: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讨王世充,遣“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即此。
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公元538年东、西魏祁山会战,东魏兵败,诸军皆渡河桥北撤,独万俟洛勒兵不动,高欢因以回洛名其营地。唐武德三年(620年)击王世充,怀州总管黄君汉遣舟师袭此城克之。旧说以此城即隋筑回洛仓城,误。
亦名汎河中左千户所。明正统四年(1439)置,属铁岭卫。治所在汎河城(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南三十里凡河镇)。后废。
1913年于西固城置,属甘肃渭川道。治所即今甘肃舟曲县。1927年直属甘肃省。1954年迁驻宕昌镇,改名宕昌县(后改设舟曲县)。旧县名。1913年由阶州直隶州所属西固分州析置,治西固(今甘肃舟曲县驻地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诗经·邶风·泉水》: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诗经·邶风·泉水》:“思须与漕”,即此。
即左贡宗。在今西藏左贡县西北。《清一统志·西藏》 喀木诸城:匝坐里冈城“在巴塘城西北三百三十里”。
金置,属盐山县。在今河北海兴县东南,近山东无棣县界。民国 《盐山新志》 卷3: 海润镇,“《金史》 盐山四镇之一也。镇废后,其地为村落曰板塘,与海丰 (今无棣县) 接境,旁多营垒遗址,据康熙志此村尚在
在今广西南宁市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06邕州: 罗秀山,“《皇朝郡县志》 云: 在宣化县北”。《方舆纪要》 卷110宣化县 “马退山” 条下: 罗秀山 “上有龙潭。山高峻,俯瞰北湖。亦曰罗山”。
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1)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参见“会通河”。(2)即“鲁运河”。
北宋属瑞金县,在今江西瑞金市。《元丰九域志》卷6:瑞金县有九垄银铜场。
即今重庆市荣昌县东峰高镇。明正德 《四川志》 卷13: 荣昌县有峰高铺。清光绪 《荣昌县志》卷2: 峰高场 “距城三十里,至石盘铺十五里,交永川界”。
明嘉靖四十二年 (1563) 置,属石城县。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青平镇东南息安村。《清一统志·高州府》 “横山堡” 条内: “息安堡在县西九十里。嘉靖四十二年设。本朝康熙初迁置。《县志》:县境诸堡,惟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