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遗址

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北。为清代大型皇家御园。初为清世宗藩邸赐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 (1709),至乾隆年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屡有修建。圆明园由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外围周长10公里,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全园有一百四十五处景点。又于长春园建造一组欧洲式宫苑西洋楼。园内汇集各种文物珍宝,堪称文化艺术宝库,有 “万园之园” 之称。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将园内文物珍品洗劫一空,焚烧殆尽。今为圆明园遗址公园。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原为清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乾隆时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各代续有营建。含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合称圆明三园,习惯上统称圆明园),周约10余千米,占地约350万平方米。园内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140余处,挖湖造山,种植奇花异木,搜罗名贵山石,移山缩地,建成100余景。不少景点自成一体,成为独立的小型园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圆明园集中国园林、建筑和工艺美术精华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入侵北京时遭洗劫焚毁。仅残存长春园西洋楼的一部分石雕。1983年经局部修整,建成福海景区、万春园景区和长春园“万花阵”迷宫,成为一处遗址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明园西洋楼


猜你喜欢

  • 药 (藥) 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建州置,治所在安遂县 (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罗定及广西岑溪等三县市部分地。十八年 (644) 废。

  • 俺不罗

    明代西藏羊卓雍的译称。元代分封乌思藏十三万户,以乌思 (前藏)、藏 (后藏) 之间的羊卓雍为一万户。明洪武二年 (1369) 曾沿元制于乌思藏置十三万户,十八年 (1385) 设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隶

  • 绵 (緜) 水县

    ①东晋孝武帝时置,属东江阳郡。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其后曾迁今江安县西。《宋书·州郡志》: “綿水令,何志晋孝武立。” 《旧唐书·地理志》 绵水县: “当绵水入江之口”,因以为名。南朝梁属泸州。隋大业三

  • 八景楼

    在今甘肃成县城西裴公湖侧。《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八景楼“取仇池、子美祠、凤台、醉仙岩,仙人龛、鹿玉山、泥功山、裴公湖八景”。《元一统志》卷584成州:“宋游师雄诗有‘行尽秦川路,谁如此一州。半湖无

  • 溱溪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溱州置,治所在荣懿县 (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西南青羊镇)。乾元元年(758) 复为溱州。

  • 关头

    即白水关。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三国志·蜀书·法正传》:“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祸福之门。”指此。又《庞统传》:统曰,“杨怀、高沛,(刘)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即“白水关(1)”。

  • 大阳津

    即大阳关。一作太阳津。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25),邓禹围安邑,“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即此。古黄河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古称茅津,汉后

  • 河池戍

    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北魏于此置广化郡广化县。《魏书· 肃宗纪》: 北魏正光五年(524),“ (莫折) 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樊元、张朗等攻仇鸠、河池两戍”。《水经·漾水注》: “河池水南径河池戍

  • 端门大街

    在隋唐东都皇城正门端门之南,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大业杂记》 载: 端门外大街 “一名天津街,阔一百步,道旁植樱桃、石榴两行,自端门至建国门,南北九里,四望成行,人由其下,中为御道,通泉流渠,映带其

  • 屏营驿

    一作平营驿。清置,属奇台县。在今新疆奇台县东南九十里老奇台镇。宣统 《新疆图志》 卷79奇台县: 屏营驿 “即奇台旧治城。注: 戈壁平旷,城驻巡检,城外居民百余家”。